瀍河
瀍河读音为 chán hé。意思是:中国河南省北部的一条河,向东流入洛河。 中国河南省北部的一条河,向东流入洛河
拼音chán hé
注音ㄔㄢˊ ㄏㄜˊ
词语分解
瀍河chán hé
词语解释:
中国河南省北部的一条河,向东流入洛河。
[the Chan he River] 中国河南省北部的一条河,向东流入洛河
分词解释:
一条:
1.谓相连相通。
2.表数量。用于分列的项目或计量条状的东西。
3.犹一股。
北部:
1.泛指一国一地的北方地区。
2.谓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
3.《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太祖﹞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后因以借指令尉。
河南省:
别称“豫”。在中国中部、黄河中游。面积16.7万平方千米。人口9108万(1995年)。明代置河南布政使司(省级),清代为河南省。省会郑州。西部以山地为主,东部为华北平原。大部为暖温带半湿润区。工业较发达。主要有机械、煤炭、石油和纺织等部门。中国重要的产煤省和煤炭输出省。小麦、棉花、花生、芝麻、烤烟的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中国:
①古时“中国”含义不一。或指京师为“中国”。《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中国,京师也”。《史记.五帝本纪》:“夫而后中国,践天子位焉。” 裴驷集解:“刘熙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或指华夏族,汉族地区为中国(以其在四夷之中)。《诗.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又《礼记.中庸》:“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而华夏族,汉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因称其地为“中国”,与“中土”,“中原”,“中州”,“中夏”,“中华”含义相同。初时本指河南省极其附近地区,后来华夏族,汉族活动范围扩大,黄河中下游一带,也被称为“中国”。《晋书.宣帝纪》:“孟达于是连吴固蜀,潜图中国。”(“中国”指立国于黄河中下游的魏国),甚至把所统辖的地区,包括不属于黄河流域的地方, 也全部称为“中国”。《史书.天官书》:“其后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始专指我国家全部领土,不作他用。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③中国(Madhya-desa)。古地名。即恒河中下游一带的中印度,佛教徒译称“中国”。见《法显传》。
词语解释:
中国河南省北部的一条河,向东流入洛河。
[the Chan he River] 中国河南省北部的一条河,向东流入洛河
分词解释:
一条:
1.谓相连相通。
2.表数量。用于分列的项目或计量条状的东西。
3.犹一股。
北部:
1.泛指一国一地的北方地区。
2.谓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
3.《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太祖﹞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后因以借指令尉。
河南省:
别称“豫”。在中国中部、黄河中游。面积16.7万平方千米。人口9108万(1995年)。明代置河南布政使司(省级),清代为河南省。省会郑州。西部以山地为主,东部为华北平原。大部为暖温带半湿润区。工业较发达。主要有机械、煤炭、石油和纺织等部门。中国重要的产煤省和煤炭输出省。小麦、棉花、花生、芝麻、烤烟的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中国:
①古时“中国”含义不一。或指京师为“中国”。《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中国,京师也”。《史记.五帝本纪》:“夫而后中国,践天子位焉。” 裴驷集解:“刘熙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或指华夏族,汉族地区为中国(以其在四夷之中)。《诗.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又《礼记.中庸》:“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而华夏族,汉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因称其地为“中国”,与“中土”,“中原”,“中州”,“中夏”,“中华”含义相同。初时本指河南省极其附近地区,后来华夏族,汉族活动范围扩大,黄河中下游一带,也被称为“中国”。《晋书.宣帝纪》:“孟达于是连吴固蜀,潜图中国。”(“中国”指立国于黄河中下游的魏国),甚至把所统辖的地区,包括不属于黄河流域的地方, 也全部称为“中国”。《史书.天官书》:“其后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始专指我国家全部领土,不作他用。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③中国(Madhya-desa)。古地名。即恒河中下游一带的中印度,佛教徒译称“中国”。见《法显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