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国学名著>诗经>烈文 全文版

《诗经》烈文先秦 · 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 lièwéngōngzhǐ
  • huìjiāngsūnbǎozhī
  • fēngěrbāngwéiwángchóngzhī
  • niànrónggōnghuángzhī
  • jìngwéirénfāngxùnzhī
  • xiǎnwéibǎixíngzhī
  • qiánwángwàng

注释

(1)烈:武功。一说“光明”。文:文德。

(2)辟(bì)公:指助祭诸侯。

(3)锡(cì):赐。兹:此。祉(zhǐ):福。

(4)惠:爱。一说“顺”。无疆:无穷。

(5)保:守住。

(6)封:大。靡(mí):累,罪恶。一说“封”指专利敛财,“靡”指奢侈。

(7)崇:立。一说“尊重”。

(8)戎:大。

(9)继序:继承祖业。序,通“叙”,业。皇:光大。

(10)竞:强。一说“争”。维:于。

(11)训:服从。一说“效”。

(12)不(pī):通“丕”,大。

(13)百辟(bì):众诸侯。刑:通“型”,效法,模范。

(14)於(wū)乎:叹词。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

译文

有功有德众诸侯,天赐你们莫大福。给我恩惠也无量,子孙长保此福祥。莫在你国铸大错,一心尊崇周君王。
感念你们立大功,继续立功又弘扬。国强莫过有贤才,四方才会来归降。先祖伟大在美德,诸君应当为榜样。先王典范永不忘!

评析

《周颂·烈文》对诸侯具有安抚与约束的双重作用。全诗共十三句,不分章,可按安抚与约束之意分为两层:前四句和后九句。前四句是以赞扬诸侯的赫赫功绩来达到安抚的目的。这种赞扬可以说臻于极致:不仅赐予周王福祉,而且使王室世世代代受益无穷。助祭的诸侯都是周王室的功臣,被邀来助祭本身就是一种殊荣,而祭祀时周王肯定其功绩,感谢其为建立、巩固周政权所作的努力,使诸侯在祭坛前如英雄受勋,荣耀非常,对周王室的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

  但是,周王为君临四海的天子,对诸侯仅有安抚,只让诸侯怀感激之情是不够的,他还必须对诸侯加以约束,使诸侯生敬畏之心。后九句以“无”领起,这个“无”通“毋”,释“不要”,为具强烈感情色彩的祈使词,使文气从赞扬急转为指令,文意则由安抚转为约束。七句中用了两个这样的“无”,以断然的语气,训诫诸侯必须遵从;“百辟其刑之”,更是必须效法先王的明确训令;而“前王不忘”似乎只是训诫诸侯不要忘记先王之德,却又隐含不要忘记先王曾伐灭了不可一世的商纣,成王也在周公的辅佐下平定了管叔、蔡叔、武庚的叛乱,即不要忘记周王室具有扫荡摧毁一切敌对势力的雄威。

  后九句的指令、训戒,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即正名。《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段话中所说的君臣名分,与《周颂·烈文》这首诗所表达的完全一致。后者虽然没有点出“君臣”二字,含义却更加深刻:诸侯的功绩再大,也不过是尽臣子的本分而已,并且仍要一如既往这么做下去;周王的号令诸侯,乃是行君临天下的威权,并将绵延至子孙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