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春秋北魏 · 北魏
刘渊刘渊字符海新兴匈奴中人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世居北狄千有余岁至冒顿袭破东胡西走月氏降服丁零内侵燕代控弦之士四十余万汉祖患之使刘敬奉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子孙遂冐母姓为刘氏建武初乌珠留若鞮单于子右奥鞬日逐王比自立为南单于入居西河美稷今离石左国城即单于所徙庭也后汉中平中诏发南匈奴兵配幽州牧刘虞讨渔阳叛冦张纯单于羌渠遣子左贤王于扶罗将骑诣幽州国人恐发兵无已于是右部酰落反与屠各胡合凡十余万人攻杀羌渠而于扶罗以其众留汉遂自立为持至尸逐侯单于属董卓作乱冦掠太原河东屯于河内于扶罗死弟呼厨泉立以于扶罗子豹为左贤王豹即渊之父也建安末呼厨泉入朝于魏魏武因留之于邺使右贤王去卑监其国单于岁给绵绢钱糓如列侯子孙传袭其号乃分其众为五部以豹为左部帅其余部帅皆以刘氏为之左部居太原兹氏右部居祁南部居蒲子北部居新兴中部居大陵虽分属五部然皆家于晋阳汾涧之濵与中国民杂居因选汉人为司马以监督之豹妻呼延氏魏嘉平中祈子于龙门有一白鱼[一作大鱼]顶有一角[或作二角]轩鬐跃鳞至于祭所久之乃去巫觋皆异之曰此嘉祥也其夜梦所见鱼变为人左手持一物大如鸡子光景非常授呼延氏曰此是日精服之生贵子寤以告豹豹曰吉征也吾昔从邯郸张冏母司徒氏相云吾当有贵子孙三世必大昌彷像相符矣自是十五月[一作十三月]而生渊渊生左手有文曰渊海遂以为名龆龀英慧七岁遭母丧号呌擗踊哀感旁人宗族部落咸共叹赏[一作羡]时司空太原王昶等闻而嘉之并遣吊赙幼而好学不舍昼夜师事上党崔游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略皆诵之史汉诸子无不综览尝谓同门生朱纪范隆等曰吾每观书传尝耻随陆无武绛灌无文道由人弘一物之不知固君子之耻也二生遇髙皇不能建封侯之业两公属文帝不能兴庠序之美岂不惜哉于是文学武事并皆工絶[一作遂学武事妙絶于时]及长猨臂善射膂力过人姿仪魁伟身长八尺四寸须[一作髯]长三尺余当心有赤毫毛三根长三尺六寸屯留[后作上党]崔懿之襄陵公师彧等皆善相人及见渊惊而相谓曰此人形貌非常吾所未见也于是深相崇敬推分结恩咸熙中渊为侍子在洛阳与东莱王弥凭结太原王浑浑虚襟友之命子济拜焉文帝亦深待之泰始之后浑屡言之于武帝帝召与语悦之谓王济曰刘渊容貌风仪机谈鉴智虽由余日磾无以过也济对曰渊容仪机鉴实如圣旨然其文武才干贤于二子逺矣陛下若任以东南之事吴会不足平也帝称善孔恂杨珧[骏之弟也]进曰吾观刘渊之才当今恐无其比陛下若轻其众不足以集事若假之威权平吴之后恐其不复北渡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任之以本部臣窃为陛下寒心若举天阻之固以资之无乃不可乎帝黙然及秦凉覆没帝问将于上党李熹熹曰陛下诚能发匈奴五部之众假刘渊一将军之号使将之而西树机能之首可指期而枭也孔恂曰李公之言未尽殄患之理也熹勃然曰夫以匈奴之劲悍刘渊之晓兵奉宣圣威何不尽之有恂曰渊果能平凉州斩树机能则凉州之难方更深耳蛟龙得云雨非复池中物也帝乃止后王弥从洛阳东归与渊言别渊饯之九曲之濵泣谓弥曰王浑李熹以乡曲见知每相称荐[一作达]谗间因之而进深非吾愿适足为吾患耳因歔欷流涕时齐王司马攸在九曲比闻而驰遣视之见渊在焉言于帝曰陛下不除刘渊臣恐并州不得久安王浑曰渊乃长者臣请为陛下保明之且大晋方以信懐殊俗奈何以无形之疑杀人侍子乎何徳度之不弘也帝曰浑言是也会父豹卒遂以渊代为左部帅太康末改帅为都尉拜为匈奴北部都尉渊明刑法禁奸邪轻财好施推诚接物五部豪杰无不归之幽冀名儒后门[一作侯门]秀士不逺千里亦皆游焉永熙元年冬十月杨骏辅政以渊为建威将军匈奴五部大都督封汉光乡侯元康末坐部人叛出塞免官永宁初成都王司马颖镇邺表渊行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使将兵在邺以渊子聪为积弩将军太安中恵帝失御齐王冏长沙王乂与成都王颖等迭相残废州郡奸豪所在蜂起渊从祖故北部都尉右贤王刘宣等与族人窃议曰昔我先人与汉约为兄弟忧泰同之自汉亡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徒有虚号无复尺土自诸王侯降同编户今吾众虽衰犹不减二万奈何敛手受役奄过百年左贤王渊姿器絶人干宇超世天若不欲恢崇单于必不虚生此人也况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复呼韩邪之业此其时矣乃相与起兵于离石共推渊为大单于渊时在邺遂使其党呼延攸诣邺以谋告之渊白颖请归会葬颖弗许渊令攸先归告宣等使招集五部引会宜阳诸胡声言应颖实欲叛之及颖为皇太弟以渊为太弟屯骑校尉恵帝伐颖次于荡阴颖假渊辅国将军都督北城守事及六军败绩颖复以渊为冠军将军封卢奴伯既而并州刺史东瀛公腾安北将军幽州刺史王浚遣乌桓骑攻颖于邺颖师战败渊说颖曰今二镇跋扈众十余万恐非宿卫及近郡士民所能御也渊请为殿下还说五部鸠合义众以赴国难颖曰五部之众果可保发不纵能发之鲜卑乌丸劲速如风云何易可当邪吾欲奉乘舆还洛阳避其锋锐徐传檄天下以顺逆制之君意何如渊曰殿下武皇帝之子有大勲于王室威恵光洽四海钦风孰不愿为殿下尽死力者何难发之有王浚竖子东瀛疎属岂能与殿下争衡邪殿下一发邺宫示弱于人洛阳可复至乎纵至洛阳威权不复在殿下也纸檄尺书谁为人奉之且东胡之悍不踰五部愿殿下勉抚士众靖以镇之渊请为殿下以二部摧东瀛三部枭王浚二竖
- 第一章 卷一 前赵录一
- 第二章 卷二前赵录二
- 第三章 卷三前赵录三
- 第四章 卷四前赵录四
- 第五章 卷五前赵录五
- 第六章 卷六前赵录六
- 第七章 卷七 前赵录七
- 第八章 卷八 前赵录八
- 第九章 卷九 前赵录九
- 第十章 卷十 前赵录十
- 第十一章 卷十一 后赵録一
- 第十二章 卷十二 后赵録二
- 第十三章 卷十三 后赵録三
- 第十四章 卷十四 后赵録四
- 第十五章 卷十五 后赵录五
- 第十六章 卷十六 后赵录六
- 第十七章 卷十七 后赵录七
- 第十八章 卷十八 后赵录八
- 第十九章 卷十九 后赵录九
- 第二十章 卷二十 后赵录十
- 第二十一章 卷二十一 后赵录十一
- 第二十二章 卷二十二 后赵录十二
- 第二十三章 卷二十三 前燕録一
- 第二十四章 卷二十四 前燕录二
- 第二十五章 卷二十五 前燕录三
- 第二十六章 卷二十六 前燕录四
- 第二十七章 卷二十七 前燕录五
- 第二十八章 卷二十八 前燕録六
- 第二十九章 卷二十九 前燕録七
- 第三十章 卷三十 前燕録八
- 第三十一章 卷三十一 前燕録九
- 第三十二章 卷三十二 前燕録十
- 第三十三章 卷三十四 前秦録二
- 第三十四章 卷三十五 前秦録三
- 第三十五章 卷三十六 前秦録四
- 第三十六章 卷三十七 前秦録五
- 第三十七章 卷三十八 前秦録七
- 第三十八章 卷三十九 前秦録八
- 第三十九章 卷四十 前秦录九
- 第四十章 卷四十一 前秦录九
- 第四十一章 卷四十二前 秦録十
- 第四十二章 卷四十三 后燕録一
- 第四十三章 卷四十五 后燕録三
- 第四十四章 卷四十六 后燕録四
- 第四十五章 卷四十七 后燕録五
- 第四十六章 卷四十八 后燕録六
- 第四十七章 卷四十九 后燕録七
- 第四十八章 卷五十 后燕録八
- 第四十九章 卷五十一 后燕录九
- 第五十章 卷五十二 后燕录十
- 第五十一章 卷五十三 后秦録一
- 第五十二章 卷五十四 后秦録二
- 第五十三章 卷五十五 后秦録三
- 第五十四章 卷五十六 后秦録四
- 第五十五章 卷五十七 后秦録五
- 第五十六章 卷五十八 后秦録六
- 第五十七章 卷五十九 后秦録七
- 第五十八章 卷六十 后秦録八
- 第五十九章 卷六十一 后秦録九
- 第六十章 卷六十二 后秦録十
- 第六十一章 卷六十三 南燕录一
- 第六十二章 卷六十四 南燕录二
- 第六十三章 卷六十五 南燕录三
- 第六十四章 卷六十六 夏录一
- 第六十五章 卷六十七 夏录二
- 第六十六章 卷六十八 夏录三
- 第六十七章 卷六十九 夏録四
- 第六十八章 卷七十 前凉録一
- 第六十九章 卷七十一 前凉録二
- 第七十章 卷七十二 前凉録三
- 第七十一章 卷七十三 前凉録四
- 第七十二章 卷七十四 前凉録五
- 第七十三章 卷七十五 前凉録六
- 第七十四章 卷七十六 蜀录一
- 第七十五章 卷七十七 蜀录二
- 第七十六章 卷七十八 蜀录三
- 第七十七章 卷七十九 蜀录四
- 第七十八章 卷八十 蜀录四
- 第七十九章 卷八十一 后凉录一
- 第八十章 卷八十二 后凉录二
- 第八十一章 卷八十三 后凉录三
- 第八十二章 卷八十四 后凉录四
- 第八十三章 卷八十五 西秦録一
- 第八十四章 卷八十六 西秦録二
- 第八十五章 卷八十七 西秦録三
- 第八十六章 卷八十八 南凉録一
- 第八十七章 卷八十九 南凉録二
- 第八十八章 卷九十 南凉録三
- 第八十九章 卷九十一 西凉録一
- 第九十章 卷九十二 西凉録二
- 第九十一章 卷九十三 西凉録三
- 第九十二章 卷九十四 北凉录一
- 第九十三章 卷九十五 北凉録二
- 第九十四章 卷九十六 北凉录三
- 第九十五章 卷九十七 北凉录四
- 第九十六章 卷九十八 北燕录一
- 第九十七章 卷九十九 北燕录二
- 第九十八章 卷一百 北燕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