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絇丝

一絇丝

唐.刘餗《隋唐嘉话》:“张昌仪兄弟,恃易之、昌宗之宠,所居奢溢,逾于王主。末年,有人题其门曰:‘一絇丝,能得几日络?’昌仪见之,遽以笔书其下曰:‘一日即足。’无何而祸及。”

絇,音qú,原是将布缕或麻纠合结成绳索的意思,即纠合之义,如“纑绳絇”的“絇”即此。“一絇丝”,即“一束丝”“一桄丝”的意思。唐张昌仪兄弟奢侈过度,有人便题词于其门,对他们进行讽刺,意思是:你们如此铺张挥霍,折腾不了几天了,就像一桄丝,能络几天呢?昌仪的续书,十分无耻,说是能享乐一天就足够了,意思是能挥霍一天算一天。后因以“一絇丝”用为讥讽富贵无常,荣华易逝的典故。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八《幽居》诗之二:“强健犹穿几两屐(《世说新语.雅量》:“或有诣阮,见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神色闲畅。”阮指阮孚,量,或作緉,亦作两),荣华正似一絇丝。”


猜你喜欢

  • 革面洗心

    革:改变。改变面目,洗刷心肠。比喻人彻底改悔。语本《易.革》:“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又同书《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见“洗心革面”。宋·苏轼《乞约鬼章讨阿里骨札子》:“阿里骨凶狡反覆,必无~之理

  • 仙掌露

    同“金茎露”。唐杨师道《初秋夜坐应诏》诗:“沧池流稍洁,仙掌露方溥。”【词语仙掌露】   汉语大词典:仙掌露

  • 去三面罗

    同“网开三面”。《旧唐书.宪宗纪下》:“思去三面之罗,庶遵两阶之义。”

  • 燎毛

    用火烧毛发,比喻事情极其容易。《史记.刺客列传》:“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且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

  • 缑岭吹箫客

    源见“王乔控鹤”。借指仙人。唐罗隐《北邙山》诗:“羡他缑岭吹箫客,闲傍云头看俗尘。”

  • 山泽儒仙

    源见“臞儒”。美称隐居之士。宋张孝祥《题鲁如晦通隐》:“不问江湖忘魏阙,故应山泽有儒仙。”

  • 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淮南子.脩务训》:“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又《文选.班固〈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李善注引韦昭曰:“暖,温也。言坐不暖席也。《文子》曰:‘墨子无黔突,孔子无暖

  • 食来嗟

    源见“嗟来之食”。喻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元 汪元亨《折桂令.归隐》曲:“厌处奸邪,莫食来嗟。”

  • 功狗

    源见“功人功狗”。借指杀敌立功的人。清赵翼《歌风台怀古》诗之二:“负心事竟烹功狗,出手威原斩路蛇。”【词语功狗】   汉语大词典:功狗

  • 萱帏

    同“萱堂”。清黄景仁《念奴娇.送容甫归真州》词:“待有五湖三亩宅,多恐萱帏迟暮。”【词语萱帏】   汉语大词典:萱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