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丁兰刻木

丁兰刻木

应劭《风俗通.愆礼》:“世间共传丁兰克木而事之。”《初学记》卷十七引晋孙盛《逸人传》:“丁兰者,河内人也,少丧考妣,不及供养,乃刻木为人,仿佛亲形,事之若生,朝夕定省。其后,邻人张叔妻从兰妻有所借,兰妻跪报木人,木人不悦,不以借之。叔醉,疾来谇骂木人,以杖敲其头。兰还,见木人色不怿,乃问其妻,妻具以告之,即奋剑杀张叔。吏捕兰,兰辞木人去。木人见兰,为之垂泪。郡县嘉其至孝,通于神明,图其形象于云台也。”旧用为封建孝道之典。清李渔《巧团圆.解纷》:“我姚克承自幼丧亲,常恨没有爹娘奉事,要学丁兰刻木,又记不起当时的面容。”


主谓 二十四孝之一。丁兰东汉河内人,少丧父母,不及供养,乃刻木为像,与妻事之如生。邻人张叔醉骂木像,以杖击其首,兰奋剑杀张,吏捕兰,兰辞木像,像为垂泣。[例]二十四孝之一的~故事具有传奇色彩。△用于忠孝方面。


【典源】《初学记》卷十七引晋·孙盛《逸人传》 曰:“丁兰者,河内人也。少丧考妣,不及供养,及刻木为人,仿佛亲形,事之若生,朝夕定省。其后邻人张叔妻从兰有所借,兰妻跪报木人,木人不悦,不以借之,叔醉疾来谇骂木人,以杖敲其头。兰还,见木人色不怿、及问其妻,妻具以告之,即奋刻杀张叔。吏捕兰,兰辞木人去,木人见兰,为之垂泪。郡县嘉其至孝。”

【今译】 丁兰年少时父母即去世,未来得及供养双亲,于是用木头刻成人,样子模仿他父母的形像,侍奉木人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早晚都要问安。后来邻居张叔的妻子去向丁兰妻借东西,丁妻去禀告木人,木人不大愿意,就没有借给她。张叔借醉来大骂木人,并用木棒敲它的头。丁兰回家,见木人不高兴,问妻子,妻子将原因告诉了他,丁兰拿剑就把张叔杀了。官吏来逮捕丁兰,丁兰向木人辞别,木人眼中垂泪。当地人都称赞他的孝心。

【释义】 后以此典称人孝敬父母。

【典形】 丁兰刻木、刻木当严亲、刻木丁兰、似丁兰。

【示例】

〔丁兰刻木〕 元·无名氏《小张屠焚儿救母》:“王祥卧冰标写在史书中,丁兰刻木图画在丹青上。”

〔刻木当严亲〕 三国·曹植《灵芝篇》:“丁兰少失母,自伤早孤茕,刻木当严亲,朝夕致三牲。”

〔刻木丁兰〕 元·武汉臣《散家财天赐老生儿》:“劝你个择邻的孟母,休打这刻木的丁兰。”


猜你喜欢

  • 河梁之句

    源见“河梁别”。指描写别离的诗歌。唐白居易《与元九书》:“故河梁之句,止于伤别;泽畔之吟,归于怨思。”

  • 有终

    始终一贯。《易.谦》:“君子有终。”《诗.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郑玄笺:“鲜,寡。克,能。”【词语有终】   汉语大词典:有终

  • 扫除

    《礼记.曲礼下》:“纳女于天子曰备百姓,于国君曰备酒浆,于大夫曰备扫洒。”后以“扫除”指妾。宋黄庭坚《常父答诗有煎点径须烦绿珠之句复次韵戏答》:“知公家亦阙扫除,但有文君对相如。”任渊注:“扫除谓箕帚

  • 邵平圃

    同“邵平田”。元许有孚《摸鱼子》词:“有双桧亭台,万荷池沼,安我邵平圃。”【词语邵平圃】   汉语大词典:邵平圃

  • 一败涂地

    指刘邦在家乡对起义之民众说:如果选择领导将官不当,就会一旦失败,肝脑涂地,不好挽救。后以此典比喻失败惨重,不可收拾。刘邦(前256——前195年),字季,沛(今江苏沛县)人。早年曾任泗水亭(今江苏沛县

  • 商人奠

    源见“夫子梦奠”。指死亡。商人,即殷人。孔子自谓殷人。宋范成大《太师陈文恭公挽词》之四:“梦已商人奠,身犹汉相朝。”

  • 临江折轴

    临江:指西汉临江王刘荣。折轴:车轴折断。刘荣在汉景帝前四年(前153年)立为皇太子。四年后,废去太子称号,封为临江王。三年后,因占用宗庙附近的空地建造王宫而犯法。景帝下令,命他到京城来。出发时,在江陵

  • 弱翁且大用

    魏相(?-前59年)字弱翁,济阴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人,西汉大臣。举贤良,任茂陵令,后迁河南太守。魏相抑制当地豪强,后因故被罢官。魏相与光禄大夫丙吉友好,丙吉写信给魏相说:“朝廷已深刻了解到弱翁(魏

  • 水落石出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后因以“水落石出”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宋陆游《谢台谏启》:“收真才于水落石出之后,坐销浮伪之风;察定理于舟

  • 跗萼载韡

    源见“棠棣”。比喻兄弟均贵显荣耀。唐萧颖士《有竹》诗之六:“友僚萃止,跗萼载韡。”【词语跗萼载韡】  成语:跗萼载韡汉语大词典:跗萼载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