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端

三端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第五章:“鸟之美羽勾喙者,鸟畏之。鱼之侈口垂腴(腴,此指鱼腹下的肥肉)者,鱼畏之。人之利口赡辞者,人畏之。是以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

“文士之笔端,武士之锋端,辩士之舌端”合称“三端”。笔端可为褒贬,锋端可以杀伤,舌端可以毁誉,三者都是极厉害的。既然厉害,故可毁伤于人,所以古人提出应避之以全身远害。

唐.权德舆《数名诗》:“三端固为累,事物反徽束。”这里取“三端”以切“数名诗”之“三”字。


【词语三端】   汉语词典:三端

猜你喜欢

  •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古老的道路。西风:指秋风。 在秋风里乘着瘦马沿着古老的道路行进。 形容秋日旅途的凄清。语出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 乌嗥

    同“乌号”。《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左乌嗥之雕弓,右夏服之劲箭。”【词语乌嗥】   汉语大词典:乌嗥

  • 攀尾柱

    源见“尾生抱柱”。指守信义。谢无量《己酉岁未尽七日自芜湖溯江还蜀》诗:“义皆攀尾柱,泣为下苏坑。”【词语攀尾柱】   汉语大词典:攀尾柱

  • 二星

    同“二使星”。唐孔德绍《送蔡君知入蜀》诗之二:“灵关九折险,蜀道二星遥。”【词语二星】   汉语大词典:二星

  • 鬻矛誉楯

    源见“自相矛盾”。谓自相抵触,不能两立。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是楚人鬻矛誉楯,两难得而俱售也。”【词语鬻矛誉楯】  成语:鬻矛誉楯汉语大词典:鬻矛誉楯

  • 临崖立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临近悬崖才收缰勒马,为时已晚,船到江心才修补漏洞,为时已迟。 比喻事到临头,无法补救。语出元.无名氏《黄鹤楼》四折:“休得要临崖勒马收缰急,直等的船到江心那其间补漏迟。”《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

  • 谈炙輠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战国时齐人驺衍、驺奭、淳于髡都极善言谈辞令。据《史记》裴骃集解引刘向《

  • 纱为笼

    同“纱笼素壁”。明李梦阳《赠何舍人赉诏南纪诸镇》诗:“童年题诗在高壁,六载不到纱为笼。”

  • 呜呼哀哉

    原作“于乎哀哉”,为伤痛之辞。旧时祭文中常用以对死者的悲悼。后亦借以指死亡或事情完结,含有诙谐或讽刺的意味。《诗经》里有首讽刺周幽王的诗,诗人看到国势衰败,回忆西周初年的鼎盛局面时说,从前祖先受天命,

  • 灰无焰

    源见“死灰复燃”。喻失势者无力挣扎。唐罗隐《村桥》诗:“心寒已分灰无焰,事往曾将水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