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缄其口

三缄其口

刘向说苑.敬慎》:“孔子,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后因指言语谨慎,少说或不说话。苏曼殊《与某公书》:“区子固非离经叛道之人,然此时男子多变为妇人,衲只好三缄其口。”


述宾 缄,封住。在嘴上贴了三道封条。少说话或说话很谨慎。语出《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水浒后传》13回:“危行言逊,祸免生时;金人示戒,~。”※缄,不读作jiǎn。△用于形容说话谨慎。→缄口结舌 钳口结舌 ↔贫嘴薄舌 畅所欲言


【典源】《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 无多言,多言多败。’”《说苑·敬慎》亦载。

【今译】 孔子至周,进入太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属铸人,其嘴上有三重封条,金人背后的铭文说:“这是古时说话谨慎的人。值得我们鉴戒啊! 不要多言,言多必失。”

【释义】 后以此典指言谈谨慎,少说话。

【典形】 缄口、口须缄、三缄、三缄口。

【示例】

〔缄口〕 唐·张说《故开府仪同三司姚文贞公神道碑》:“外或形放,中恒礼拘。箴虽缄口,谏亦忘躯。”

〔口须缄〕 明·袁宏道《喜苏潜夫至柳浪》之三:“暂来犹有禁,佛语口须缄。”

〔三缄〕 唐·杜牧《鹦鹉》:“不念三缄事,世途皆尔曹。”

〔三缄口〕 金·元好问《胜概》:“吾道三缄口,时情一解颜。”


【词语三缄其口】  成语:三缄其口汉语词典:三缄其口

猜你喜欢

  • 商周

    《左传.桓公十一年》:“师克在和,不在众。商周之不敌,君之所闻也。”后因以“商周”谓难于匹敌的两方。南朝 梁钟嵘《诗品》卷下:“惠休淫靡,情过其才,世遂匹之鲍照,恐商周矣。”【词语商周】   汉语大词

  • 冯玉

    《汉书.西域传赞》:“天子负黼衣,袭翠被,冯玉几,而处其中。”冯,通“凭”。玉几,贵重之几。后用以象征称帝封王。《北史.杜杲传》:“陈主负扆冯玉,其恩犹在。”【词语冯玉】   汉语大词典:冯玉

  • 召平种瓜

    源见“东陵瓜”。谓退官归隐田园。元 马谦斋《柳营曲.太平即事》曲:“傲河阳潘岳栽花,效东门召平种瓜。”

  • 何郎粉

    源见“傅粉何郎”。指年轻俊美的男子。元王实甫《西厢记》一本二折:“张郎倘得相亲傍,乍相逢厌见何郎粉,看邂逅偷将韩寿香。”【词语何郎粉】   汉语大词典:何郎粉

  • 天赋

    指天所赋与人们的才能。《旧唐书.僖宗纪》: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神资壮烈,天赋机谋。”【词语天赋】   汉语大词典:天赋

  • 羽毛未丰

    形容实力不够,或比喻经验见识浅薄不足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公元前338年,纵横家苏秦到达秦国,向秦惠文王献连横之策。他说秦国土地辽阔,形势险要,资源丰富,兵力强大,应当推行连横政策而逐个吞并六国,统一天下

  • 诚惶诚恐

    诚,实在,的确。“诚惶诚恐”是封建时代臣下上给皇帝奏章中的常用语。表示对皇帝极其尊敬,实在感到畏惧不安。后也用于含讥讽意味的不安表现。杜诗(?-38年)字君公,河内汲(今河南汲县)人。少有才能,王莽时

  • 吊沉湘

    同“吊屈”。唐罗隐《郴江迁客》诗:“归时有诗赋,一为吊沉湘。”

  • 飞渡江

    《晋书.杜预传》:“预又遣牙门管定、周旨、伍巢等率奇兵八百,汎舟夜渡,以袭乐乡。吴都督孙歆震怒,与伍延书曰:‘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孙韵震惊于晋军渡江袭乐乡之神速,称之为‘飞渡江’。后因用为渡江神速

  • 燕诒

    源见“诒燕”。谓使子孙后代安吉。《宋史.乐志九》:“钦翼燕诒,禋享是崇。”又:“道光授受,谋深燕诒。”【词语燕诒】   汉语大词典:燕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