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长两短

三长两短

指意外的事故,通常指死亡。明代范文若《鸳鸯棒.恚剔》:“我还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儿,须一路寻上去,万一有三长两短,定要讨个明白。”


并列 发生意外灾祸或事故,大多指死亡。《醒世恒言》卷8:“倘有~,你取出这道袍穿了,竟自走回,那个扯得住你。”巴金《春》13:“万一海儿有个~,那我也活不下去了。”△贬义。用于预料有不幸事发生。→一差二错 飞来横祸。也作“三长二短”、“三长四短①”。


三长两短”在人们心目中指的是意外灾祸,常常是遇难、死亡的隐语、讳词。

为什么死亡与 “三长两短”有关呢?

原来,旧时是棺葬,而棺材 [谐音 “财”,人死后去阴间做官( 棺) 发财 ( 材) ] 是由六块木材做成的,长方形,上下左右长,两头短。上面棺盖为天,下面棺底为地,左右两边为日、月; 前后两头称为彩头 ( 头) 、彩尾 ( 脚) 。这些是以往的一种俗语。因棺盖是最后才盖上的,所以棺材构成的木块便是三块长的、两块短的,因而谓之 “三长两短”。此语便成为 “死”的一种别称、讳语,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口语中常说 “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意即万一遭到不测而身亡……

关于 “三长两短”有个有趣的故事:

苏轼被贬黄州当了个团练副使,有次朝廷命官来视察,苏轼及其几个学生陪同游赤壁。命官想为难苏轼,出了个联语让他的学生对: 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命官问这个学生不知道,连连摇手,问那个也是一样。命官不由大笑,心想: “学生如此,老师也不会高明到哪里去。名师出高徒嘛! ”苏轼也大笑起来,命官不解,问苏轼为何大笑。苏轼笑道: “大人,你还不明白吗? 我的几个学生都已对出来了。你说的是 ‘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我的学生们对的是 ‘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啊,哈哈! ”命官窘迫得无言以对了。


【词语三长两短】  成语:三长两短汉语词典:三长两短

猜你喜欢

  • 妖姬荡舟

    《左传.僖公三年》:“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蔡姬荡舟致使齐侯恐惧而不知停止而被逐。后遂以“妖姬荡舟”形容妃妾行为轻狂。南朝 梁何逊《春夕早泊》诗:“娈童泣垂钓,妖

  • 列御风

    同“列子御风”。清赵执信《顺流下十八滩》诗:“我身列御风,舟子僚弄丸。”

  • 食言而肥

    形容屡次违背诺言,说话不算数。公元前470年,鲁哀公自越国访问回国。季康子、孟武伯两个大夫到南郊去迎接他。哀公的宠臣郭重为哀公驾车,见到他们来接,便对鲁哀公说,这两人说了您不少坏话,请您当面追究他们。

  • 鹤归千载

    同“鹤归华表”。明屠隆《昙花记.辞家访道》:“辽阳路远也难通信,鹤归千载无凭准。”

  • 千里羹

    同“千里莼羹”。清王士禛《采莼曲》之四:“持作千里羹,朝朝下盐豉。”

  • 五色露

    《太平御览》卷十二引《洞冥记》:“东方朔游吉云之地,汉武帝问朔曰:‘何名吉云?’曰:‘其国俗,常以云气占吉凶,若吉乐之事,则满室云起五色,照著于草树,皆成五色露,露味甘。’帝曰:‘吉云五色露可得以尝否

  • 陇水呜咽

    辛氏《三秦记》:“陇西开,其坂九回,不知高几里,欲上者七日乃越。高处可容百余家,下处数十万户。上有清水四注。俗歌曰:‘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去长安千里,望秦川如带。又关中人上陇者,

  • 瑶花

    同“瑶华”。唐陈子昂《东征至淇门答宋参军之问》诗:“碧潭去已远,瑶花折遗谁?”康有为《〈人境庐诗草〉序》:“而诗之精深华妙,异境日辟,如游海岛,仙山楼阁,瑶花缟鹤,无非珍奇矣。”【词语瑶花】   汉语

  • 视听言动

    儒人认为人的视、听、言、动四行都应按礼教规范。《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 一叶报秋

    源见“一叶知秋”。喻年华流逝,行将衰老。唐鲍溶《始见二毛》诗:“百川赴海返潮易,一叶报秋归树难。”唐柳氏《杨柳枝》词:“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见“一叶知秋”。唐·鲍溶《始见二毛》:“百川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