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撤姜食
撤:撤除。姜:生姜。 每餐必须有生姜。 古人一种饮食习惯。语出《论语.乡党》:“不撤姜食一不多食。”朱熹注:“姜,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鲁迅《准风月谈.吃教》盖仅由‘不撤姜食’一变而为吃斋,于胃脏里的分量原无差别。”
撤:撤除。姜:生姜。 每餐必须有生姜。 古人一种饮食习惯。语出《论语.乡党》:“不撤姜食一不多食。”朱熹注:“姜,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鲁迅《准风月谈.吃教》盖仅由‘不撤姜食’一变而为吃斋,于胃脏里的分量原无差别。”
源见“瓠巴鼓瑟”。谓演奏高妙的音乐。清 黄鷟来《冬日陈桐皋招同诸公泛舟》诗:“不然或鼓瓠巴瑟,顷刻出听群游胥。”
用白茅捆白华营。《诗.小雅.白华》:“白华营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我独兮。”俾,使。朱熹集注:“言白华为菅,则白茅为束;二物至微,犹必相须为用,何之子之远,而俾我独耶?”这是夫妇离别的诗。后人因用
《晋书》卷五十五《潘岳传》:“(潘岳)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西晋文人潘安仁(岳)少年时常持弹弓外出以打鸟为戏。后将“潘郎挟弹”用作喻指少年游乐之典。唐.刘禹锡《百舌吟》诗:“廷尉张罗自不关,潘郎挟弹无
见“宵衣旰食”。清·蒋士铨《冬青树·柴市》:“嘱,嘱,嘱,嘱咐他~。”
《晋书.王戎传》:“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王戎幼时与一群儿童在道边玩耍,孩子们见道旁李树上结了许多果子,便争着去摘
同“郁林石”。清钱谦益《陈大绶父时霖加赠中宪大夫大仆寺少卿制》:“环堵萧然,坐客之寒毡未改;门庭寂若,传家之廉石犹新。”【词语廉石】 汉语大词典:廉石
源见“扪虱而谈”。借指畅谈国事。王郎,指王猛。清改琦《沁园春.和龚瑟人原韵》词:“叹王郎扪虱,各有千秋。”
源见“完璧归赵”。原指和氏璧。借指珍宝。宋晁冲之《同鲁山韩承观女灵庙前险石》诗:“我知此必蕴灵异,何止怀藏易城玉。”
得:贪得。 要以贪得无厌为戒。语出《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后汉书.马皇后纪》:“吾少壮时,但慕竹帛,
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宝剑》:“楚王召风胡子而问之曰:‘寡人闻吴有干将,越有欧冶子,此二人甲世而生,天下未尝有,精诚上通,天下为烈士。寡人愿赍邦之重宝,皆以奉子,因吴王请此二人作铁剑,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