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限于谈论风月,不能淡及公事,原是推辞别人请托的托辞。《南史.徐勉传》:徐勉为吏部尚书,“尝与门人夜集,客有虞皓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服其无私。”止:同“只”。
源见“门可罗雀”。谓感悟世态炎凉。唐王適《蜀中言怀》诗:“老少悲颜驷,盈虚悟翟公。”
同“莼鲈归思”。金 朱自牧《和郭仲荣郡城秋望》:“回首客魂招不得,莼鲈归兴满江东。”
源见“王乔控鹤”。借指悠闲享乐的歌曲。唐刘驾《励志》诗:“前堂吹参差,不作缑山声。”
《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汙,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此古谚原意为比喻说明国君应当有容忍包含的气度,后转用以形容聚集秽恶或包容坏人坏事。亦作“含垢藏疾”。《三国志.魏书
源见“钟鸣鼎食”。谓鸣钟鼓,食珍羞。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唐李白《将进酒》诗:“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明张居正《学农园记》:“绮衣灿烂,钟鼓馔玉,剥下自润,而不睹其艰。”并列 钟鼓,乐器,指
《后汉书.公孙述传》:“述恃其地险众附,有自立志,乃使其弟恢于绵竹击宝、忠,大破走之,由是威震益都……于是自立为蜀王,都成都。”“建武元年四月,遂自立为天子,号成家。”东汉初,公孙述凭仗蜀地之险,聚众
《论语.雍也》:“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仁:即仁人。从:指随之于井而救之。后以“从井救人”喻虽有良好的愿望,但无实际效果。偏正 从,跟从。跟着跳到井里去救人。语本《论语·雍也》:“仁
同“退笔冢”。宋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诗之一:“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同“单父琴”。南唐李中《新喻县酬王仲华少府见贻》诗:“每惭花欠河阳景,长愧琴无单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