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为,替。渊,深渊。丛,丛林。比喻由于为政不善,结果使自己的百姓投向别人。孟子认为,桀、纣两个暴君所以丧失天下,是因为失去了老百姓的拥护;而失去老百姓的拥护的原因,又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要得到天下方法在于: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护,就能得到天下。要得到天下百姓拥护有它的方法:得到天下的民心,便能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护。要得到天下民心有它的方法,他们所需要的,便替他们收聚起来,他们所讨厌的,便不要强加给他们,不过这样罢了。老百姓归于仁政,就象水向低处流,兽往旷野跑一样。所以替深渊赶来游鱼的是水獭,替森林赶来飞鸟的是鹞鹰,替商汤和周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现在天下的国君中只要爱好仁德、施行仁政的,那么其他诸侯便都会替他把老百姓赶到境内来。这样的好国君,即使他不想统一天下,也是办不到的。

【出典】:

孟子·离娄》上:“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也。’”

【例句】:

清·梁启超《现政府与革命党》:“徒使革命党以外之人,犹不能洒一掬同情之泪于彼辈,而对于政府增恶感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而于政府果何利也!”


其他 把鱼赶进深潭,把雀赶到丛林,原比喻统治者暴政使百姓逃向别国,后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向敌方。语本《孟子·离娄上》:“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例]董事长那种~的错误做法一日不改,公司一日不会有起色。△贬义。多用于描写不善于团结人。也作“为丛驱雀”、“为渊驱鱼”。


【词语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成语: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汉语词典: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猜你喜欢

  • 惺惺惜惺惺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他若是共小生,厮觑定,隔墙儿酬和到天明,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惺惺,聪明的人。“惺惺惜惺惺”指性格、才智相同的人,互相爱惜和同情。后因以“惺惺惜惺惺”为聪明人爱

  • 灞水桥

    同“灞桥”。宋秦观《念奴娇.咏柳》词:“闻说灞水桥边,年年春暮,满地飘香絮。掩映夕阳千万树,不道离情正苦。”

  • 绿华

    源见“萼绿华”。指仙女。宋乐雷发《九疑紫霞洞歌》:“绿华赠我金条脱,安期分我红景丹。”【词语绿华】   汉语大词典:绿华

  • 缟纻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聘(出使)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白绢带),子产献纻衣(纻,麻衣)焉。”吴公子季札和郑子产见面时像是老朋友一样,公子札赠给子产白绢大带,子产给季札以苎麻

  • 抗行比元常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晋.王右军(羲之)《自论书》:“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晋书.王羲之传》:“(羲之)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钟繇,字元长,三国魏书法家。张芝,

  • 结舌杜口

    结舌:舌头发僵。杜:阻塞。谓闭口不言,形容恐惧心理。杜业,南阳杜衍(今河南南阳西南)人,西汉大臣,任太常(掌管礼乐郊庙社稷,兼管选试博士的官,属九卿之一)。杜业给汉成帝上书说:“丞相翟方进作威作福,任

  • 百步杨

    同“百步穿杨”。南朝 陈陈叔宝《九日观马射》诗:“且观千里汗,仍瞻百步杨。”

  • 稀年

    源见“古稀”。七十岁的代称。宋李昴英《水调歌头.寿参政徐意一》词:“地位到公辅,耆艾过稀年。”【词语稀年】   汉语大词典:稀年

  • 名为公器

    《庄子.天运》:“老子曰:‘……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蘧庐,旅舍,旅店。庄周借老子的话指出,名誉是天下共用之物,不可多取,否则将是致祸之由。唐.白居易

  • 深恶痛绝

    《孟子.尽心下》“斯可谓乡愿矣”宋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后因以“深恶痛绝”谓极其厌恶痛恨。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子路篇一》:“盖灵公之于其子,非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