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乘桴浮于海

乘桴浮于海

桴( ㄈㄨˊ fú ):古代把竹子或木头编成牌以当船用。大的叫筏。小的叫桴。即今之木簰。 乘坐木簰漂到海外去。 意谓逃避现实社会。语出《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欤?’”明.余永麟《北窗琐语》:“太祖问曰:‘谷珍,你一向在那里?’珍曰:‘臣天下无道,乘桴浮于海;天下有道,束带立于朝。’”


【典源】《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今译】 孔子说:“我的主张行不通了,那就乘木筏渡海离开好了。跟随我的,怕是只有仲由 (字子路) 吧?”子路听了很高兴。

【释义】 后以此典指避世远遁; 或泛指航海等。

【典形】 乘桴、乘桴浮于海、乘桴翁、桴泛、浮海叹、桴可浮、海可浮、孔子思浮海、鲁叟乘桴、宣尼浮海、乘桴浮、鲁叟浮海、宣尼浮海、乘桴计、乘桴追圣。

【示例】

〔乘桴〕 三国·曹植《盘石篇》:“乘桴何所志? 吁嗟我孔公。”

〔乘桴浮于海〕 唐·顾况《曲龙山歌》:“子欲居九夷,乘桴浮于海,圣人之意有所在。”

〔乘桴翁〕 唐·岑参 《东归发犍为》:“吾当海上去,且学乘桴翁。”

〔桴泛〕 清·赵执信《始见海》:“蠡测亦云妄,桴泛将安归。”

〔浮海叹〕 明·魏时亮《平壤拜箕子墓》:“道无浮海叹、义与采薇同。”

〔桴可浮〕 明·杨慎《七犯玲珑·顾箬溪》:“风堪御,桴可浮,函关紫气度青牛。”

〔海可浮〕 清·丘逢甲《将之南洋留别亲友》之一:“要知吾道其南意,鲁叟先言海可浮。”

〔孔子思浮海〕 元·揭傒斯《和张太乙秋兴》之十:“已悲孔子思浮海,更讶庞公不入城。”

〔鲁叟乘桴〕 宋·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宣尼浮海〕 清·丘逢甲《再和絜斋世丈西园秋兴》:“宣尼浮海叹,同此怅栖遑。”


猜你喜欢

  • 三语掾

    《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阮修)有令闻(好名声),太尉王夷甫(王衍)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将无,莫非;将无同,就是大约差不多)。’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掾是古代从属官员的通

  • 渡泸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

  • 逾立

    源见“而立岁”。超过三十岁。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齿在逾立,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词语逾立】   汉语大词典:逾立

  • 渔人得利

    源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争而两败俱伤,却让第三者坐收其利。《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李都管本欲唆孙寡妇、裴老九两家与刘秉义讲嘴,鹬蚌相持,自己渔人得利。”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 乞麋

    参见:麋角鸽羽

  • 漏泄春光

    唐.杜甫《腊月》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原指春光通过柳条之色而泄露,后借指男女私情泄漏。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本待要安排心事传幽客,我则怕漏泄春光与乃堂。”述宾 透露春天

  • 赤玉舄

    42` 同“安期遗舄”。唐李白《古风》之二十:“终留赤玉舄,东上蓬莱路。”【词语赤玉舄】   汉语大词典:赤玉舄

  • 江汉美宣王

    《诗经.大雅.江汉.序》:“《江汉》,尹吉甫美宣王也。能兴衰拨乱,命召公平准夷。”《诗经》中《江汉》篇小序说,这首诗是大臣尹吉甫为赞美周宣王拨乱兴国的善政而作。后用为颂帝王功德之典。唐.杜牧《奉和白相

  • 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曾为梁相,善辩,他是庄子的好友)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鯈,音yòu,即白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

  • 兵弄潢池

    同“弄兵潢池”。清蒲松龄《唐太史命作生志》:“燕巢危幕,至倾拔木之风;兵弄潢池,大惧炎昆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