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买椟还珠

买椟还珠

比喻舍本逐末,取舍失当。楚王问墨家后学田鸠,墨子学说是当今有名的一家学派,他们的实践活动很值得称道,可是他们讲的话,多不讲究辞令,这是为什么?田鸠回答道,楚国一个商人到郑国卖珍珠,用有香气的名贵的兰木雕刻成匣子,薰以桂椒等香料,用漂亮的玫瑰和翡翠色的羽毛装饰它,把珠子放在这样的匣子里。郑国人不识货,以高价买走匣子,而把珍珠还给楚国商人。这个人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而不能说善于卖宝珠。现在说客讲话,都十分注意文辞,吸引得那些君主只顾欣赏文辞而不注意它的实际意义。墨子的学说,为的是将先圣、先贤治国道理教育世人,如果只注意文彩,那么人们只欣赏其文辞优美,而忘记了它的义理,这样,就是为文辞而影响了它的实用。这将遭到和楚国商人卖珠一样的命运啊!

【出典】: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不辩,何也?’曰:‘……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例句】:

宋·程颐《与方元宷手帖》:“今之治经者亦众矣,然而买椟还珠之弊,人人皆是。” 《元诗选》张养浩《云庄类稿·读诗有感自和诗之一》:“久知好瑟吹竽拙,每笑还珠买椟非。”


连动 椟,木匣子。把装珍珠的木匣买下,却把匣中的珍珠退还卖者。比喻舍本逐末,取舍不当。语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清·里人何求《闽都别记》:“庆云曰:‘君非郑人,有此~,舍正路而弗由也? 从今而后,还敢不敢如是!’”△贬义。多用于指处理事情。→舍本求末 主次颠倒 ↔钩玄提要。 也作“还珠买椟”。


【典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今译】 楚国有人到郑国去卖宝珠,他用名贵的木兰做成木匣,木匣薰以桂、椒的香气,并用华美的玉石和翡翠羽毛装饰,然后将宝珠放入匣中。有个郑国人买下他的匣子,却把其中的宝珠退还给他。这个楚人可谓会卖匣子,而不可说会卖宝珠。

【释义】 后以此典比喻舍本逐末,去取失当。

【典形】 椟藏、椟中珠、故椟、买椟还珠。

【示例】

〔椟藏〕 宋·苏轼《生日王郎以诗见庆》:“但信椟藏终自售,岂知碗脱本无。”

〔椟中珠〕 清·史骐生《马怀》:“世人憎爱错,不卖椟中珠。”

〔故椟〕 宋·苏轼《明日南禅和诗不到》之二:“请归视故椟,静夜珠当返。”

〔买椟还珠〕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楚珠鬻郑,为薰桂之椟,郑人买椟而还珠。”


【词语买椟还珠】  成语:买椟还珠汉语词典:买椟还珠

猜你喜欢

  • 白牛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长者告诸子,言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法华经》用“白牛车”比喻佛教大乘——菩萨乘。后用为咏佛事之典。唐.修雅《闻诵法华经歌》:“句句白牛

  • 将子无怒

    将( ㄑㄧㄤ qiāng ):愿,请。子:你。 请你不要生我的气。语出《诗.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毛传:“将,愿也。”郑玄笺:“将,请也。”唐.吕令问《对马惊师徒判》:“正也不欺,将

  • 庄惠濠梁

    源见“濠上观鱼”。借指好友倾心交谈。清袁枚《与李松圃郎中书》:“从来文字之交,往往比骨肉妻孥尤为关切,古之钟期流水,庄 惠 濠梁,何以加焉。”

  • 众狙

    源见“朝三暮四”。比喻被愚弄的众人。宋苏轼《答任师中家汉公》诗:“升沉一何速,喜怒纷众狙。”【词语众狙】   汉语大词典:众狙

  • 浣水

    同“浣花溪”。明徐渭《抱琴美人图》诗:“浣水倾吴国,为云到楚台。”【词语浣水】   汉语大词典:浣水

  • 先下米先吃饭

    明清时俗语,比喻干事要动作敏捷。语出《金瓶梅》七八回:“自古兵贵神速,先下米的先吃饭。诚恐迟了,行到府里,吃别人家干的去了。”同书八六回:“婆子道:‘常言先下米先食饭,我的十两银子在外,休要少了!’”

  • 素女琴

    源见“素女弦”。喻指美妙的琴声。唐陈子昂《南山家园林木交映盛夏五月幽然清凉独坐思远率成十韵》:“凤蕴仙人箓,鸾歌素女琴。”

  • 颍谷

    《左传.隐公元年》:“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颍谷,借指颍

  • 一丁不识

    丁为最简单之字,一丁不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又作“目不识丁”、“未识一丁”。出自唐朝张弘靖之事迹。张弘靖(760-824年),字元理,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唐宪宗时曾为宰相,并充幽州、卢龙等军节

  • 徐孺下陈蕃之榻

    形容虚席以待尊敬客人的光临。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今江西南昌)人,为当地名士。桓帝时,陈蕃为豫章太守,仰慕其德行,为了接待他,特为其专设一榻,徐稚离开后,即将榻吊起。后来许多官员竞相推荐徐稚到朝中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