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以德报怨

以德报怨

原作“以德为怨”意为对人施恩处理不好反而结怨。后指以恩德或好处施于与己有结怨的人。公元前645年九月,秦晋两国战于韩原,晋惠公战败被擒。十月,晋国以阴饴甥为使与秦签订和约。秦穆公问阴饴甥:“对于签订和约,贵国意见是否一致?阴饴甥答道:“不一致,晋国百姓深以国君被俘为耻,又为作战牺牲的亲人而悲痛。想拥立晋太子与秦国继续战斗。而朝廷大臣则爱惜被俘的国君,一定要报答秦国不杀被俘国君之恩,至死不变心。”秦穆公问:“晋国上下对晋惠公的命运是怎样估计的?”阴饴甥答道:“老百姓都十分悲哀,以为秦国一定会杀掉他。大臣们认为,晋国已经认罪,秦国一定会释放他。这是天高地厚之大德,无疑会使服罪的人感恩戴德以图报答,也使怀有二心的人畏惧严刑而不敢反叛。毕两功于一役,秦就可以称霸诸侯。现在送晋君回国与否还不确定,既废晋君而不立新君,反使本来的德变成怨,秦国是不会这样干的。于是秦穆公放晋侯回国,秦晋两国又恢复了友好关系。

【出典】:

左传·僖公十五年》:“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有死无二。以此不和。’秦伯曰:‘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伯曰:‘是吾心也’。”

【例句】: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宋·崔鶠《杨嗣复论》:“君子不念旧恶,以德报怨,而小人忘恩负义,至以怨报德。” 《毛泽东选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德报怨,协同张学良、杨虎成两将军,释放蒋介石,希望蒋介石悔过自新,共同抗日。”


偏正 用恩德去回报怨恨。语出《论语·宪问》:“以德报怨,何如?”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国共产党~,协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释放蒋介石,希望蒋介石悔过自新,共同抗日。”△褒义。用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恩怨关系。→以直报怨浇瓜之义 浇瓜之惠 ↔以怨报德 恩将仇报 以德服人 以德报德。也作“德以报怨”。


【词语以德报怨】  成语:以德报怨汉语词典:以德报怨

猜你喜欢

  • 殚精毕思

    犹“殚思极虑”。《清史稿.宁完我传》:“臣敢不殚精毕思,用效驽钝。”亦作“殚精极思”。钟明《呕心苦唇录序》:“其中典礼集会之词,标新立异固不可,机械陈腐亦不可,每殚精极思,广事征引,而学识肤浅,语焉不

  • 何逊滴阶

    参见:何逊空阶

  • 女牛

    源见“牛郎织女”。喻指分隔两地难以会面的夫妇或情侣。明黎民表《旅感》诗之二:“人间幻梦惟蕉鹿,天下闲情有女 牛。”清黄景仁《秋夕》诗:“羡尔女 牛逢隔岁,为谁风露立多时?”【词语女牛】   汉语大词典

  •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卷三四):“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

  • 博闻强志

    比喻屈原有广博之学识和见闻、记忆力很强。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人。是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初辅佐楚怀王,任左徒(参预

  • 同归殊途

    源见“殊途同归”。谓途径不同而结果相同。三国 魏嵇康《琴赋》:“其余触类而长,所致非一;同归殊途,或文或质。”见“殊途同归”。三国魏·嵇康《琴赋》:“其余触类而长,所致非一;~,或文或质。”【词语同归

  • 燃青藜

    同“燃藜”。明朱鼎《玉镜台记.议婚》:“燃青藜以照夜,明烛奎文。”

  • 得鱼忘荃

    《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成玄英疏:“筌,鱼笱也,以竹为之,故字从竹。亦有从草者,荪荃也,香草也,可以

  • 颜苦孔之卓

    颜:颜渊,孔子高足弟子。苦:动词,以……为苦。孔:孔丘。卓:卓越,超绝。 颜渊因赶不上孔子学行的高超卓越而深感遗憾。语出汉.扬雄《法言.学行篇》:“‘颜不孔,虽得天下不足以为乐。’‘然亦有苦乎?’曰

  • 格于上下,光被四表

    见〔光被四表,格于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