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倭寇

倭寇

明代劫掠中国沿海的日本海商与海盗集团。日本古称倭奴国,故将这些日本海寇以及后来与之勾结的内陆奸民通称为倭寇。自元末至明万历年间,一部分日本武人、浪人(流亡海上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和破产农民,不断侵扰中国、朝鲜沿海地区,前后历时达三百年之久。14世纪日本南北朝时,在混战中失败的武士,流为浪人,与活跃于九州、四国间的走私商人勾结,在中国沿海进行走私、抢劫。永乐十七年(1419年),明总兵刘江大破之于望海(今辽宁大连金州东北),倭寇之势渐衰。15世纪后期日本进入战国时代,一部分封建主与寺院大地主支持海盗活动,倭寇又趋活跃。嘉靖二年(1523年)日本封建主大内氏与细川氏的贡使在宁波发生冲突,乘机大事焚掠。明政府下令停止贸易。此后倭寇见沿海防务空虚,便勾结土豪、奸商、流氓、海盗进行走私劫掠。16世纪中叶时最为猖獗。江、浙、闽受害最烈,山东、广东也遭波及。后经明将领谭纶、戚继光、俞大猷等率部征战多年,到16世纪60年代中,才逐渐平服。

【出典】:

明史》卷322《外国列传》8345页:“是年,倭寇盘石。十五年,倭寇松门、金乡、平阳。有捕倭寇数十人至京者,廷臣请正法。”

【例句】: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沿海倭乱》:“三十一年夏四月,倭寇犯台州,破黄岩,大掠象山、定海诸邑。”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34《海外诸番多内地人为通事》:“及嘉靖中倭寇之乱,先有闽人林汝美、李七、许二诱日本倭劫海上。” 清·魏源《海国图志·筹海篇》二《议守》下:“而明人平倭寇皆处州、义乌之兵。” 郁达夫《游于山戚公祠》诗:“但使南疆猛将在,不教倭寇渡江涯。” 老舍《四世同堂》第二部五十:“这仙境中的主人已换上了杀人不眨眼的倭寇;那仙姿逸态又有什么用呢?”


【词语倭寇】   汉语词典:倭寇

猜你喜欢

  • 锦字挑思

    源见“织锦回文”。谓情书引起以往的情思。明汤显祖《紫钗记.折柳阳关》:“关心事,省可的翠绡封泪,锦字挑思。”

  • 过海一杯轻

    源见“杯渡”。指出行渡海,称颂高僧有道。唐法照《送无著禅师归新罗国》诗:“寻山百衲弊,过海一杯轻。”

  • 恨不相逢未嫁时

    言已婚男女相悦,不能结合之憾。唐代张籍《节妇吟》:“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后人多引作“恨不相逢未嫁时”。【词语恨不相逢未嫁时】  成语:恨不相逢未嫁时汉语大

  • 葬桐

    同“桐乡归葬”。清赵翼《刘松岚观察旧尝宰镇安之天保县在余守镇安后二十余年矣兹过常州偕稚存来晤且言镇民已为余立生祠虔奉弗替感赋》之三:“在任原思死葬桐,岂期民已社栾公。”

  • 笑躄斩美人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赵国公子赵胜)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躄音bì,跛足),槃散(即蹒跚)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

  • 属当戎行

    属:正好,适值。戎行( ㄏㄤˊ háng ):行伍,军队。 意谓正在军队里服役。语出《左传.成公二年》:“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五代.南唐.阙名《对立功执商判》:“壮哉乙者,属当戎行,攘

  • 负米养亲

    同“负米”。宋陆游《生日子聿作五字诗为追怀先亲》诗:“负米养亲无复日,《蓼莪》废讲岂胜悲。”连动 比喻为人子者出门做事,按时寄款归家,以奉养父母。《孔子家语·致思》:“子路见孔子曰:‘由也事二亲之时,

  • 琅邪稻

    《旧唐书.李百药传》:“七岁解属文。父友齐中书舍人陆乂、马元熙尝造德林宴集,有读徐陵文者,云‘既取成周之禾,将刈琅邪之稻’,并不知其事。百药时侍立,进曰:‘《传》称“鄅人藉稻”,杜预注云“鄅国在琅邪开

  • 三表五饵

    《汉书.贾谊传赞》:“及欲试属国,施五饵、三表以系单于,其术固以疏矣。”颜师古注:“《贾谊书》谓爱人之状,好人之技,仁道也;信为大操,常义也;爱好有实,已诺可期,十死一生,彼将必至:此三表也。赐之盛服

  • 轻于鸿毛

    见“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条。述补 比大雁的毛还轻。形容非常轻微或毫无价值。语出《战国策·楚策四》:“今夫横人口利机,上干主心,下牟百姓,公举而私取利,是以国权轻于鸿毛,而积祸重于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