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债台

债台

债台:欠债者无力还债,为躲债躲在高台上,称为债台。《汉书》载:东周末年,周王室逐渐衰微。周赧王(?-前256年,战国时周王名延,公元前314-前256年在位)名义上虽是天子,但被诸侯侵削土地,为征讨秦国而借款充征的军费,根本无力偿还。各债主国总来讨债,周赧王无法应付,只得藏避到皇宫内的一座高台上去躲债。人们称之为“逃债台”,又称“债台”。后以此为典,形容债务很多,难以偿还。

【出典】:

汉书》卷14《诸侯王表》391、392页:“自幽、平(周幽王、周平王)之后,日以陵夷(衰颓),……分为二周,有逃责(同“债”)之台。”服虔注曰:“周赧王负责(债),无以归之,主迫责(债)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刘德注曰:“洛阳南宫謻台是也。”

【例句】:

明·汤显祖《以歌代书答赵仲一》:“去官只有耕田手,处世都无避债台。” 明末清初·钱谦益《人日书事》:“筑台未许逃文债,作庙还应祀酒神。” 清·王夫之《广遣兴》之2:“周赧筑台深避债,鲁哀徙宅再忘妻。” 清·赵翼《蒋莹溪馆爱妾于扬州过江来》:“冶游喜有藏娇屋,侨寓兼为避债台。” 清·黄遵宪《和议成志感》:“失民更为丛驱雀,毕世难偿债筑台。” 清·黄遵宪《己亥杂诗》之52:“海客欢呼土民怨,债台高筑与天平。” 清·丘逢甲《秋怀叠前韵》之7:“愁城欲藉酒杯开,中有周王避债台。”


“债”是欠款的意思,但为什么跟 “台”连在一起说呢?

战国时期,周赧 ( nǎn) 王因开支巨大,向贵族、诸侯借了很多钱,后来无力偿还,被债主逼债而逃到了一个台子上躲了起来。后来,这个躲债的楼台被人们称为 “逃债台”。由此,“债台”一语便被用来代称负债。如果欠债甚多,便被说成是 “债台高筑”。事见《汉书·诸侯王表序》“有逃责之台”颜师古注引服虔说。“逃责”即“逃债”,责、债古今字。


【词语债台】   汉语词典:债台

猜你喜欢

  • 八风舞

    源见“五经扫地”。又《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元年》载祝钦明事,胡三省注:“祝钦明所作《八风舞》,非春秋 鲁大夫众仲所谓舞者所以节八音行八风者也,借八风之名,而备诸淫丑之态耳。”指谄媚之舞。元 程自修《岁

  • 震夙

    《诗.大雅.生民》:“载震载夙,载生载育。”高亨注:“震,通娠,怀孕。夙,当作孕,字形相近而误。”后以“震夙”指诞育。宋苏轼《皇帝达太皇太后回大辽皇帝问候书》:“嘉平纪月,震夙惟时。”【词语震夙】  

  • 纸贵鸡林

    源见“诗入鸡林”。称扬作品佳美,为人争相买读。清李渔《〈耐歌词〉自序》:“近日词家,各有专集,莫不纸贵鸡林。”【词语纸贵鸡林】   汉语大词典:纸贵鸡林

  • 割华歆席

    源见“管宁割席”。形容坚持高洁的节操,断绝世俗的名利。清程先贞《和陶移居为陈幼仲作》:“坐我幼安床,割尔华歆席。”

  • 社栾公

    源见“栾公立社”。谓立社祭祀功臣。清赵翼《刘松岚观察来晤且言镇民已为余立生祠虔奉替感赋》之三:“在任原思死葬桐,岂期民已社栾公。”

  • 白首同归

    《晋书.潘岳传》:“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西晋时潘岳和石崇被诬谄处刑,在刑场上潘对石说:“这回我俩是白首同所归了。后以喻友谊坚贞,至白首而不渝的典故。唐.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诗:“

  • 伯俞泣杖

    汉.刘向《说苑.建本》:“伯俞有过,其母笞之(注:笞,用竹板打),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尝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俞得罪,笞尝痛;今母之力衰,不能使痛,是以泣也。’”汉朝时,梁人韩伯俞性恭孝

  • 奉倩之悲

    源见“荀令伤神”。借指丧妻。清万时华《与李龙侯》书:“时闻近况,知奉倩之悲。”

  • 吹索

    同“吹毛求疵”。清陈确《大学辨二.答沈朗思书》:“《大学》首篇二百余言,岂无一言之合往训者,而弟必字字而驳之,不几于吹索乎!”【词语吹索】   汉语大词典:吹索

  • 拜石

    《宋史.米芾传》:“无为州治有巨石,状奇丑,芾见大喜曰:‘此足以当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清.张玉书等编《佩文韵府》卷一百(上)“陌”韵“拜石”下引《苏米谈史》:“米芾好奇,知无为军,见立石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