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冤家宜解不宜结

冤家宜解不宜结

冤家:一作“冤仇”。宜:一作“可”。 谓有仇恨的双方应设法调解消除旧恨,不应继续结仇。 常用作劝解之辞。语出宋.洪迈《夷坚甲志》卷八:“冤可解不可结。汝昔杀我,我今杀汝,汝后世又当杀我,何时可了?可释汝以解之!”明.李贽《焚书.书答.与周友山》:“谚曰:‘冤仇可解不可结’,渠纵不解,我当自有以解之。”《说岳全传》四六回:“岳飞道:‘贤弟不知,他是秦桧差来的,秦桧现掌相位,冤家宜解不宜结。’”鲁迅《彷徨.离婚》:“我想,你们也闹得够了,不是已经有两年多了么?我想冤仇是宜解不宜结的。”茅盾《子夜.一五》:“冤家宜解不宜结,我劝你马马虎虎些。”


主谓指有仇恨的双方最好是解除旧仇,不要纠缠不放继续结仇。《说岳全传》:“岳爷道:‘贤弟不知,他是秦桧差来的。秦桧现掌相位,~!’”△常用作劝解之辞。→解剑拜仇 ↔睚眦必报。也作“冤仇宜解不宜结”、“冤仇可解不可结”、“冤家可解不可结”。


【词语冤家宜解不宜结】  成语:冤家宜解不宜结

猜你喜欢

  • 秦楼彩凤

    同“秦楼凤吹”。宋柳永《满朝欢》词:“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

  • 荆株

    源见“田家荆合”。指兄弟。清孙枝蔚《赠汪舟次》诗之一:“三冬辞裙布,万里隔荆株。”【词语荆株】   汉语大词典:荆株

  • 口有同嗜

    见“口之于味,有同嗜焉”。《五杂俎·人部三》:“~,常语也。”【词语口有同嗜】  成语:口有同嗜汉语大词典:口有同嗜

  • 服膺

    记于心胸,衷心信奉。《礼记.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宋代朱熹集注:“拳拳,奉持之貌。服,犹著也。膺,胸也。奉持而著之心胸之间,言能守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吾终身服膺,

  • 江夏黄

    同“江夏黄童”。清曾国藩《寄弟》诗之二:“咄咄延平剑,英英江夏 黄。”

  • 袁安室

    同“袁安门”。明李梦阳《立春前一日雪柬黄子》诗:“梅花故傍袁安室,柳色潜回郑綮桥。”

  • 覆醢

    《礼记.檀弓上》:“孔子哭子路于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既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覆,倒掉。醢,音hǎi,肉酱)。”孔子的学生子路,是孔悝手下的邑宰。他为了救孔悝,亲自冲到

  • 持螯把盏

    同“持螯把酒”。明张煌言《中秋有怀》诗:“明月当前人在侧,持螯把盏莫辞从。”

  • 悬弧

    《礼记.内则》:“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汉.郑玄注:“弧者,示有事于武也。”弧,是弓。古代民风尚武,故生下男孩便在门前挂一张弓,称为悬弧。后因以悬弧为咏生男孩之典,所谓“悬弧之辰”即生男之日。唐.包

  • 烹文挚

    《文选》卷三十五张协《七命》唐.李善注引《吕氏春秋》:“齐闵王病瘠,往宋迎文挚。文挚视王疾,谓太子曰:‘王病得怒当愈,愈则杀挚如何?’太子曰:‘臣当与母共请于王,必不杀子矣。’挚往,不解履登床,履衣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