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刻烛赋诗

刻烛赋诗

南史.王僧孺传》:“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萧)文琰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乃与令楷、江洪等共打铜钵立韵,响灭则诗成,皆可观览。”

刻烛赋诗,打钵立韵,是比赛迅速成诗的办法。后常以“刻烛成诗”或“刻烛求篇”,比喻诗才敏捷,下笔成章。

清.吴伟业《西泠闺咏》诗之二:“卖珠补屋花应满,刻烛成篇锦不如。”(见《梅村家藏藁》五)


见“刻烛为诗”。《南史》卷22:“转黄门侍郎,每预朝宴,~,文不加点,帝深赏叹。”


【典源】《南史·王僧孺传》:“萧文琰,兰陵人。丘令楷,吴兴人。江洪,济阳人。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文琰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乃与令楷、江洪等共打铜钵立韵,响灭则诗成,皆可观览。”

【今译】 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礼贤好士,有很多文学之士聚集在他的门下,他曾与学士们夜间饮宴,作诗时在蜡烛上刻上记号,作四韵诗刻一寸,以此为时间标准。文士萧文琰说:“烧一寸烛作四韵诗,有什么难的!”于是与别人以敲击铜钵为标准作诗,等铜钵的响声停了诗就作出。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文思敏捷; 也形容文人集会赋诗。

【典形】 击钵、击钵催、刻烛、刻烛分笺、刻烛赋、刻烛赋诗、叩钵、诗成刻烛、吟烛、雕章刻烛、刻官烛、吟刻烛、分题击钵、分笺刻烛。

【示例】

〔击钵〕 清·唐孙华《钱瞿亭舍人挽诗》:“新诗击钵就,邀我与细论。”

〔击钵催〕 宋·陈师道《和李使君九日登戏马台》:“登高能赋属吾侪,不用传杯击钵催。”

〔刻烛〕 唐·刘禹锡《会昌春连宴即事》:“掷卢夸使气,刻烛斗成篇。”

〔刻烛分笺〕清·顾彩《桃花扇序》:“一时刻烛分笺,叠鼓竞吹,觉浩浩落落,如午夜之联诗。”

〔刻烛赋诗〕 宋·陆游《冬暖颇有春意追忆成都昔游》:“刻烛赋诗空入梦,倾家酿酒不供愁。”

〔叩钵〕 明 ·高启 《答衍师见赠》:“篇成出叩钵,锋疾惊楚僄。”

〔诗成刻烛〕 清·钱谦益《仲春十日自和合欢诗》之四:“诗成刻烛论佳句,歌罢穿花度好音。”

〔吟烛〕 宋·刘筠《夜宴》:“吟烛唯忧尽,杯筹岂易防。”


【词语刻烛赋诗】   汉语词典:刻烛赋诗

猜你喜欢

  • 长房术

    源见“长房缩地”。指方士化远为近的法术。用以形容思念帝都的心情。唐岑参《安西馆中思长安》诗:“乡路眇天外,归期如梦中。遥凭长房术,为缩天山东。”

  • 干戈蛮触

    源见“蛮触交争”。谓为功名利禄而交争。金元好问《箕山》诗:“干戈几蛮 触,宇宙日流血。”

  • 文字饮

    唐韩愈《醉赠张秘书》诗:“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后以“文字饮”指文人间把酒赋诗论文。宋王十朋《与郑时敏登楼把酒》诗:“千里相从文字饮,不辞费尽杖头钱。”【词语文字饮】   

  • 掩口胡卢

    秦.孔鲋《孔丛子.抗志》:“卫君乃胡卢大笑。”胡卢,即喉间的笑声。后因称用手掩住口不出声的笑为“掩口胡卢”。清.薄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

  • 倒餐甘蔗

    源见“渐入佳境”。喻境遇越来越好。宋戴复古《客游》诗:“倒餐甘蔗入佳境,昼着锦衣归故乡。”

  •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天堂:某些宗教迷信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地方。与“地狱”相对。苏杭:指苏州和杭州。 意谓苏州杭州风景秀丽,可与天堂相比。语出元.奥敦周卿《双调蟾宫曲》:“春暖花香,岁稔时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眼空馀子

    同“目无馀子”。清陈少逸《与傅平叔书》:“岂知当吾世不有蔡中郎、袁石公,舍近躯而远想谁何?平叔亦已眼空馀子哉!”

  • 陈仓雉

    源见“陈宝雄”。美称雉。南朝 陈张正见《雉子斑》诗:“陈仓雉未飞,敛翮依芳甸。”

  • 亡国之音

    源见“桑间濮上”。指侈靡淫乱的音乐。南朝 梁萧统《〈文选〉序》:“《关雎》《麟趾》,正始之道著;桑间 濮上,亡国之音表。”偏正 灭亡国家的音乐。也指象征国家灭亡的音乐。后多比喻萎靡轻浮的音乐。语出《礼

  • 董宣强项

    源见“强项令”。称扬官吏刚直不阿权贵。宋黄庭坚《次韵子瞻送穆父二绝》之二:“张敞怃眉应急召,董宣强项莫低回。”【典源】 《艺文类聚》卷五十引晋·司马彪《续汉书》 曰:“董宣为洛阳令,宁平公主乳母奴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