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冯驩弹铗”。谓怀才不遇。清龚自珍《鹧鸪天.题于湘山旧雨轩图》词:“长铗怨,破箫词,两般合就鬓边丝。”
《左传.闵公二年》载:晋太子领军出征,其父晋侯让他穿“厖衣”,佩带“金玦”。从者狐突对他说:“衣之尨服,远其躬也;佩以金玦,弃其衷也。”怀疑晋侯用衣色、佩带表示与太子不一心,要与太子疏远。后因以“金玦
《汉书.枚乘传》附《枚皋传》:“乘在梁时,取皋母为小妻。乘之东归也,皋母不肯随乘。……皋与母居。年十七,上书梁共王,得召为郎。三年,为王使,与冗从争,……皋亡至长安,上书北阙,自陈枚乘之子。上得之大喜
源见“飘茵堕溷”。比喻人的好坏不同际遇。清赵翼《静观》诗:“茵溷花分总宿因,求仙学佛枉劳神。”
见〔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瓠:葫芦,以其体轻于水,紧急时,可用作救生工具。瓠,或作壶,音义同。 在江河中翻了船,一个葫芦也会有千金的价值。 说明事物的价值因其所起的作用而定。语出《鹖冠子.学问》:“河中失船,一壶千金。”唐
《文选.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李善注:“盛弘之《荆州记》曰:渌水出豫章 康乐县(今江西省 万载县),其间乌程乡,有酒官取水为酒,酒极甘美。”一说乌程乡在今浙江省 湖州市,详《太平
同“挂朝衣”。南朝 梁任昉《〈王文宪集〉序》:“三年,解丹阳尹……挂服捐驹,前良取则。”【词语挂服】 汉语大词典:挂服
竹简和白绢,古代供书写之用。此典指汉景帝颁发诏书,认为汉文帝的功德可以书写竹简和白绢,载入史册。汉景帝(前188——前141年),姓刘名启,是汉文帝刘恒之子。汉文帝刘恒于后元七年(前157年)病死,刘
《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圬(wū),粉刷。象粪土一样的墙,是不能粉刷的。后因以“粪土之墙”比喻不堪造就的人。元.王氏〔中吕.粉蝶儿〕《寄情人》:“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