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南楼高兴

南楼高兴

同“南楼佳兴”。清陈维崧《念奴娇.十六夜对月呈孙北海先生》词:“南楼高兴,依稀清啸将绝。”


【典源】《世说新语·容止》:“庾太尉(亮) 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晋书·庾亮传》亦载。

【今译】 晋代庾亮 (字元规) 任太尉,在武昌时,秋月初上,景色清新。下属殷浩、王胡之等登上南楼吟咏,刚刚上来兴致,听到楼前道上有木屐声甚响,知道庾公来了。不一会见庾亮带着十几名从人步行而来,大家想起身回避。庾亮说:“诸位再留一会儿,我对这里兴致也满高的。”于是坐在胡床上,与大家吟咏谈笑,十分融洽快乐。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文人集会,吟咏赏乐; 或用以表现月夜景色。

【典形】 胡床谈笑、老子南楼、楼月、南楼高兴、南楼老子、兴不浅、庾公楼、庾亮据床、庾亮南楼、庾令楼、庾楼、元规啸咏、诸君少住、坐胡床、老子兴不浅、醉倚胡床、今古一南楼、庾监高楼、楼移庾亮、庾公兴不浅、胡床待月、庾亮楼、庾公意、据胡床、兴不薄、庾楼高兴、老子上南楼。

【示例】

〔胡床谈笑〕 清·钱谦益《彭城道中寄怀里中游好》之四:“拥髻风情传后阁,胡床谈笑忆南楼。”

〔老子南楼〕 元·卢挚《蟾宫曲·武昌怀古》:“有越女吴姬楚酒,莫虚负老子南楼。”

〔楼月〕 唐·温庭筠《中书令裴公挽歌词》:“国香荀令去,楼月庾公来。”

〔南楼高兴〕 金·元好问 《中秋雨夕》:“南楼高兴在胡床,十日秋阴负一觞。”

〔南楼老子〕 宋·辛弃疾《瑞鹤仙·南剑双溪楼》:“问谁怜旧日,南楼老子,最爱月明吹笛。”

〔兴不浅〕 元·卢挚《六州歌头》:“问南楼月,痴老子,兴不浅,夜如何。”

〔庾公楼〕 宋·陈师道《和刘元乐月夜》:“胡床欲上庾公楼,那复周南叹滞留。”

〔庾亮据床〕 宋·朱淑真《题回并楼》:“庾亮据床谈兴逸,仲宣倚槛客愁轻。”

〔庾亮南楼〕 清·王摅《中秋秦淮望月》:“庾亮南楼兴不浅,对此忽复思荆蛮。”

〔庾令楼〕 宋·贺铸《题汉阳招真亭》:“但见庾令楼横烟树杪,角声催月渡江来。”

〔庾楼〕 明·汤显祖《牡丹亭》:“南归草草寄东流,明月同谁啸庾楼?”

〔元规啸咏〕 清·邓廷祯《月华清·中秋月夜》:“前事,似元规啸咏,那时情思。”

〔诸君少住〕 宋·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老子平生殊不浅,诸君少住对胡床。”

〔坐胡床〕 唐·李白《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庾公爱秋月,乘兴坐胡床。”


猜你喜欢

  • 一钱

    源见“一钱太守”。赞誉地方官清廉爱民的高风亮节。明王玉峰《焚香记.设宴》:“羡一钱操凛清霜,看五裤阳回枯槁。”【词语一钱】   汉语大词典:一钱

  • 二满三平

    同“三平二满”。宋陈亮《三部乐.七月送丘宗卿使虏》词:“小屈穹庐,但二满三平,共劳均佚。”并列 平、满,旧以“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为建除十二辰,作占卜用。满日、平日主生,为

  • 莺谷新迁

    同“莺迁乔木”。唐 蒯希逸《和主司王起》诗:“龙门旧列金章贵,莺谷新迁碧落飞。”

  • 三年翼自高

    源见“一鸣惊人”。比喻有才华的人施展才华,定能业绩惊人。宋杨亿《清风十韵》:“五斗酲初析,三年翼自高。”

  • 伯成耕犁

    《庄子.天地》载:伯成子高,唐尧时人。相传尧治天下,他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禹时,他认为“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就隐居耕种。后以“伯成耕犁”为隐居耕种的典故。唐李白《万愤词投魏郎中》诗

  • 一江春水向东流

    形容长江流水浩浩荡荡。语出南唐.李后主《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元.杨显之《潇湘雨》一折:“若不是渔翁搭救,险些儿趁一江春水向东流。”【词语一江春

  • 如瓜大枣

    同“如瓜枣”。宋刘辰翁《洞仙歌.寿仲甫》词:“也曾海上,啖如瓜大枣。”

  • 三纲五常

    封建社会中为了维护等级制变而加以系统化的一套道德准则和封建教条。三纲:指君臣、父子、夫妇之道。《白虎通.三纲六纪》:“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故《礼纬含文嘉》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 有眼不识泰山

    晋.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长着眼睛却不认识泰山。后因以“有眼不识泰山”用为浅陋无知,认不出有地位有能耐人的典故。明.施耐庵《水浒》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教头,小

  • 一言以蔽之

    即对丰富的内容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和总结。这是孔子评论《诗经》时所使用的一个词组。他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思想纯正。【出典】:《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