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博闻强识

博闻强识

识:记忆。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魏书.常爽传》:“笃志好学,博闻强识,明习纬候,五经百家多所研综。”亦作“博闻强志”。《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亦作“博闻强记”。《史记.三王世家》:“夫贤主所作,固非浅闻者所能知,非博闻强记君子者所不能究竟其意。”亦作“强记博闻”。《周书.长孙兕传》:“兕字若汗,性机辩,强记博闻,雅重宾游,尤善谈论。”《清史稿.邵远平传》:“同邑吴任臣,字志伊。志行端悫,强记博闻,为顾炎武所推。”亦作“洽闻强记”。洽:多,博。《晋书.葛洪传赞》:“景纯笃志绨缃,洽闻强记,在异书而毕综,瞻往滞而咸释。”亦作“强记洽闻”。晋.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亦作“多闻强记”。《五灯会元.杭州九曲观音院庆祥禅师》:“杭州九曲观音院庆祥禅师,余杭人也,辩才冠众,多闻强记,时天台门下推为杰出。”


见“博闻强志”。《礼记·曲礼》:“~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词语博闻强识】  成语:博闻强识汉语词典:博闻强识

猜你喜欢

  • 梁鼋栈鼍

    源见“鼋梁”。喻指修架桥梁,浮海渡江。南朝 梁江淹《齐太祖高皇帝诔》:“梁鼋栈鼍,越险浮深。远戎皆觐,上灵必临。”

  • 既来之,则安之

    来,原指招徕。即把远方的百姓招引到自己的国家里来。来了之后,就要把他们安顿好。后则形容如已到一个新环境,就要在那里安心地生活下去。春秋末年,鲁国执政大夫季孙氏打算向鲁国边境上的一个附庸小国颛臾用兵,以

  • 灰身粉骨

    犹“粉身碎骨”。唐.王勃《上百里昌言疏》:“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复何面目以谈天下之事哉!”见“粉身碎骨”。唐·王勃《上百里昌言书》:“诚宜~以谢君父,复何面目以谈天下之事哉!”【词语灰身粉骨】  成

  • 子不教,父之过

    意谓对子女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语出宋.王应麟《三字经》:“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邵源《对儿女作尊老教》(《长江日报》1993年8月8日):“我想,按照‘子不教,父之过’的要求,还须强调的一

  • 鸿飞冥冥

    汉扬雄《法言.问明》:“治则见,乱则隐。鸿飞冥冥,弋人何慕焉?”李轨注:“君子潜神重玄之域,世网不能制御之。”后因以“鸿飞冥冥”指有道之人遁隐。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二》:“庞萌为人逊顺,而光武以托

  • 景钟功名

    参见:景钟铭

  • 水弩

    同“含沙蜮”。水弩,蜮的俗称。唐张祜《寄迁客》诗:“溪行防水弩,野店避山魈。”【词语水弩】   汉语大词典:水弩

  • 言筌

    源见“得鱼忘荃”。喻指表意的言辞。南朝 齐王融《忏悔三业门颂》:“乐田生灭,患以全身,业资意造,事假言筌。”鲁迅《南腔北调集.世故三昧》:“不过凡事一说,即落言筌,不再能得三昧。”【词语言筌】   汉

  • 四海为家

    指萧何对刘邦说:帝王应以整个天下作为家。后以此典比喻志向远大、不恋故土,所到之处均可为家之人。萧何(?——前193年),沛(今江苏沛县)人。曾为沛主吏掾(yuàn,院,主管总务、人事,与闻政务)。秦二

  • 颜生穷巷

    同“颜回陋巷”。唐钱起《酬赵给事相寻不遇留赠》诗:“谁忆颜生穷巷里,能劳马迹被春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