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食武昌鱼
源见“不食武昌鱼”。借指去武昌的行踪。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词:“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源见“不食武昌鱼”。借指去武昌的行踪。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词:“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后汉书.桓谭传》:“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其后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帝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如?’桓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读谶。’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
伦:条理。脊:中心论点,如人身之脊。 表示言之成理,有条不紊。语出《诗.小雅.正月》:“维号斯言,有伦有脊。”唐.萧邺《岭南节度使韦公神道碑》:“由卑至钜,能以才振。小大之治,有脊有伦。”明.钟惺《
同“放鹤”。唐李谷《和皮日休悼鹤》:“道林曾放雪翎飞,应悔除庭闭羽衣。”
革:改变。改变面目,洗刷心肠。比喻人彻底改悔。语本《易.革》:“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又同书《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见“洗心革面”。宋·苏轼《乞约鬼章讨阿里骨札子》:“阿里骨凶狡反覆,必无~之理
源见“商鞅徙木”。指令出必行、取信于民的行为。唐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徙木之信必行,则民不惑,此政之先也。”
《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玭为贾黄中父。“等身书”本谓与身高相等的一段卷子,后遂指叠起来与身高相等的书籍,形容读书之多。清周亮工《
同“庭阶兰玉”。明袁宏道《答蹇督抚》:“庭前玉树,宁借蕊于凡条;池上凤毛,偶学飞于野鹜。”
源见“橘化为枳”。喻指背离了适合自己生长环境的人或物。唐元稹《驯犀》诗:“渡江之橘逾汶貉,反时易性安能长?”
同“掷地金声”。唐李峤《赋》诗:“布义孙卿子,登高楚 屈平……乍有凌云势,时闻掷地声。”
《世说新语.排调》:“孙子荆(孙楚)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王济)‘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此事又见《晋书.孙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