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发奸擿伏

发奸擿伏

发、擿(tì替):揭发。奸:奸邪。伏:隐伏。发奸擿伏,揭发隐匿的坏人坏事,使奸邪无所隐遁。西汉京兆尹赵广汉曾下令召湖都亭长来京兆府议事。湖都亭长途经界上时,界上亭长随便开玩笑说:“到了京兆府,千万不要忘了替我向赵君(指赵广汉)问候。”湖都亭长到后,赵广汉和他谈完公事后说:“界上亭长让你捎来问候,为什么不转达给我呢?”湖都亭长听后叩头道歉说:“确有其事。”赵广汉说:“回去请替我转告界上亭长,尽力考虑政务,做出政绩,我京兆尹是不会忘记他的深厚情意的。”赵广汉就是这样精明过人,一切隐伏的事情都能发觉并揭示出来。后以此为典,赞扬吏治精明。

【出典】:

汉书》卷76《赵广汉传》3203页:“(赵)广汉尝记召湖都亭长,湖都亭长西至界上,界上亭长戏曰:‘至府,为我多谢问赵君。’亭长既至,广汉与语,问事毕,谓曰:‘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亭长叩头服实有之。广汉因曰:‘还为吾谢界上亭长,勉思职事,有以自效,京兆不忘卿厚意。’”其发奸擿伏如神,皆此类也。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涣传》:“又能以谲数发奸擿伏。” 元·脱脱《宋史·李参传》:“参以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 宋·秦观《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发隐擿伏,敏捷如神。”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29:“再说陆公在任,分文不要,爱民如子,况又发奸擿隐,剔清利弊,奸宄慑伏,盗贼屏迹”。 民国·赵尔巽《清史稿·张存仁传》:“臣虽愚,岂不知随众然诺,其事甚易;发奸擿伏,其事甚难。”


并列 擿,揭发。举发秘密罪案。形容吏治清明,奸邪无所遁隐。《汉书·赵广汉传》:“其~如神。”《后汉书·王涣传》:“又能以谲数~。”※擿,不读作zhāi。△褒义。多用于描写清明社会。也作“发伏擿奸”、“发奸擿隐”、“发奸发伏”、“发擿奸隐”、“发隐擿伏”。


【词语发奸擿伏】  成语:发奸擿伏汉语词典:发奸擿伏

猜你喜欢

  • 雷霆威

    《汉书.贾山传》:贾山《至言》:“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今人主之威,非特雷霆也;势重,非特万钧也。”西汉文士贾山曾上书孝文帝,中有“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句,用雷霆比喻君王

  • 青蒲裹画轮

    源见“安车软轮”。谓被朝廷征聘。金元好问《贾漕东城中隐堂》诗:“明年恰入飞熊运,共看青蒲裹画轮。”

  • 琳琅触目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诣王太尉,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原谓所见皆名流,后以“琳琅触目”谓眼前所见的都是珍贵的物品或美

  • 蒲柳先秋

    同“蒲柳姿”。金蔡松年《石州慢》词:“此身蒲柳先秋,往事梦魂无迹。”

  •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庄子.知北游》:“光曜不得问,而熟视其状貌,窅然空然,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意谓看见了与没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听见一样。形容对某一事物极不关心,或形容对

  • 淫鱼乘波听

    同“瓠巴鼓瑟”。三国 魏曹丕《善哉行》:“有客从南来,为我弹清琴。五音纷繁会,拊者激微吟。淫鱼乘波听,踊跃自浮沉。”

  • 绕惊乌

    源见“乌鹊南飞”。感慨栖止不定。宋钱惟演《直夜》诗:“重橑只闻喧鼠斗,危枝谁见绕惊乌?”

  • 柯则

    同“柯斧”。宋文天祥《与赵大卿孟傅》:“一规一随,赖有柯则。”【词语柯则】   汉语大词典:柯则

  •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浮船,也能翻船。 表示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存亡。旧时常用以告诫统治者不可忽视人民力量。语出《荀子.王制》:“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

  • 上蔡苍鹰

    《史记.李斯列传》:“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太平御览》九二六引《史记》作:“李斯临刑,思牵黄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