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名正言顺

名正言顺

谓作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如果卫国国君请您去管理国家,您首先抓什么?孔子说,当然是首先要“正名”了。子路说,有这样干的吗?您想的太不合时宜了,为什么一定要先正名呢?孔子说,你怎么这样卤莽?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不正,说话就不理直气壮;说话理由不充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制度就不能兴盛;礼乐不兴盛,刑罚也就不会适当;刑罚不适当,民众就无所适从。所以君子做事,一定要理由充分,对于自己说的话,切切不能有一点马虎,

【出典】:

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例句】:

元·郑德辉《迷青琐倩女离魂》杂剧:“老夫人许了亲事,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你今私自赶来,有玷风化,是何道理?”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名正言顺,以讨国贼。”


并列 名,名分。名分恰当,办事说话道理就讲得通。语出《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张平《抉择》:“杨成是市委书记,是市里的第一把手,把这一问题反映给他,~。”△褒义。用于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方面。→理直气壮 入情入理 ↔名不正则言不顺 理屈词穷


解释本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道理也讲得通。现多用来指做事的理由正当并且充分。

出处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卫国的国君等着您去治理国政,您打算先从哪儿着手呢?”

孔子说:“必须先正名,首先规定事物的正确名称。”子路说:“有这个必要吗?老师您绕得太远了!正名干什么啊?”孔子说:“你真鲁莽啊!君子对于自己所不知道的,就不发表意见。名称不搞清楚,说话就不理顺;说话不理顺,事情就做不成;事情做不成,礼乐就得不到实施;礼乐得不到实施,刑罚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该怎么干好。因此,君子给某个事物命名一定有其命名的根据、有理由可说,说了以后就必定能够施行。君子对于自己所说的话,是一点都不能马虎的。”

春秋时期,社会正处于大变革、大动荡之中,当时不但有大量新生事物需要进行认识、概括与规范,而且由于诸侯争霸与割据,同一事物也有不同的解释,也需要进行调整与规范。孔子之所以认为治理国政首先应该从“正名”入手,是因为在他心里“名实相违”是当时社会混乱的本质原因。

例句

对不正之风提出批评,这是名正言顺的事,你不必藏头露尾的。


【词语名正言顺】  成语:名正言顺汉语词典:名正言顺

猜你喜欢

  • 霜女

    同“青女”。宋张先《南乡子.送客过馀溪听天隐二玉鼓胡琴》词:“百卉已随霜女妒,东君,暗折双花借小春。”【词语霜女】   汉语大词典:霜女

  • 栎釜

    用勺铲刮锅边,使其发声表示锅内食尽,是赶走客人的不敬的举动。《史记.楚元王世家》:“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

  • 荆枝

    源见“田家荆合”。喻兄弟骨肉同气连枝。唐杨炯《恒州刺史王公神道碑》:“兄国卬,穀州刺史,弟国稀,仁州刺史,荆枝擢秀,棣萼生光。”【词语荆枝】   汉语大词典:荆枝

  • 瞻前顾后

    瞻望前面,回顾后面,比喻做事谨慎,考虑周到。后也用以比喻顾虑过多,行事犹豫不决。屈原道,考察历史而又展望未来啊!我完全弄清了人生之途径。坏人怎能信用啊!坏事岂能放纵?【出典】:《楚辞·离骚》:“瞻前而

  • 妻嫂笑苏秦

    指苏秦不得志时被家里妻嫂等人取笑。后以此典指出游不得志而归来,遭人耻笑;也有以“下机”反其意而用之。苏秦,字季子。战国时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乘轩里人。曾东往齐国从师,向鬼谷先生(战国时纵横家,居住

  • 沟中断

    《庄子.天地》载:庄子为了说明世人贫富虽有不同,其害生伤性则相同,打了一个比喻:百年老树砍断剖开后,取其一段雕成艺术品,其余断枝残木丢到水沟里,二者遭遇虽不同,但都丧失了树的本来天性。后以“沟中断”比

  • 溃冒冲突

    洪水奔腾,有冲破堤岸之势。宋代苏轼《晁错论》:“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并列 大水汹涌奔腾,有冲决堤坝之患。宋·苏轼《晁错论》:“昔禹之治水,凿

  • 畏简书

    《诗经.小雅.出车》:“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汉.毛氏传:“简书,戒命也。邻国有急,以简书相告,则奔命救之。”《出车》篇“畏此简书”语,意思是指出征者受到诫命的约束。后用以比喻执行

  • 愁入庾肠

    源见“庾信愁”。形容乡思离愁。宋张耒《风流子》词:“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

  • 自作孽,不可逭

    孽:罪孽,灾祸。逭( ㄏㄨㄢˋ huàn ):逃避。 自己作的罪孽,逃也逃不了。语出《书.太甲中》:“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礼记.缁衣》引同。后多引作〔自作孽,不可活〕。《孟子.公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