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否极泰来

否极泰来

否,读如痞(pǐ)又作“否极终泰”、“否去泰来”。天地相交,因而安泰。天与地不相交,叫做否。在这种情况下,君子应该收敛自己的才华,以避免小人陷害;不可追求荣誉富贵,以避免小人嫉妒。闭塞到了极点,则转向通泰。人们将这些观点概括为否极泰来或否极终泰。原指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转化到它的对立面。后常以此形容情况从坏变好。

【出典】:

《易·泰》:“天地交,泰。”《易·否》:“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易·杂卦》:“否泰反其类也。”

【例句】:

《吴越春秋·句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唐·白居易《遣怀诗》:“乐往必悲生,泰来犹否极。” 唐·韦庄《湘中作》:“否去泰来终可待。”


并列 否、泰,《易经》中的两个卦名;否卦表示闭塞,不通顺;泰卦表示畅达,顺利。极,终极,尽头。恶运到了尽头,好运就要到来。语本唐·白居易《遣怀》诗:“乐往必泰生,泰来犹否极。”《红楼梦》13回:“~,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否,不读作fǒu。△多用于表示人物命运转折方面。 →转祸为福。 ↔泰极而否。也作“否极泰回”、“否极泰至”、“否去泰来”、“否往泰来”、“否终则泰”、“否终斯泰”、“否极生泰”、“否终而泰”、“否终复泰”、“否极阳回”、“泰来否往”。


解释否、泰:《易》的两个卦名。天地相交、万物相通谓之“泰”;不交、闭塞谓之“否”。后常以“否泰”指世事的盛衰,命运的顺逆。比喻厄运终结而好运到来。

出处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春秋时期吴越战争中,越国被打败,屈辱求和。越王勾践五年(公元前492年),勾践和大臣文种、范蠡按照协议到吴国去做奴仆,大臣们都到浙江边上去送行。文种、范蠡劝慰勾践说:“古人云:‘处境如果不困厄,那么志向就不会远大;形体如果不忧愁,那么考虑就不会深远。’圣明的帝王、贤能的君主都会遭遇到灾难,蒙受到耻辱,他们身体被拘禁名望却很崇高,身体受屈辱声誉却很荣耀,他们处在卑下的地位而不消沉,处在危险的时刻却能安然处之。”又说到:“五帝尽管德行深厚,但还是遭受了洪水泛滥的忧患。周文王遭受欺凌和屈辱,身遭囚禁痛哭流涕,推演《易》而创六十四卦,时间过了一定的期限,厄运到极点就转向了通达。诸侯都来救援文王,他的命运出现吉祥的征兆,最终起兵讨伐仇人而夺得天下。现在大王虽然处在危难困厄之中,但谁能知道它就一定不是通达得志的征兆呢?”

后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努力,终于一举战胜吴国,吴王夫差自杀,勾践得以称霸诸侯。

近义苦尽甘来

反义乐极生悲

例句

在人的一生中,否极泰来的事时有发生。


【词语否极泰来】  成语:否极泰来汉语词典:否极泰来

猜你喜欢

  • 同心同德

    比喻同一意志,同一行动。周武王十一年,周朝军队自镐京东向,攻伐商纣。其他诸侯闻讯,也纷纷率兵赶至,共同参加灭商之役。军队到达河朔时,周武王集众誓师。他在誓词中,列举了商纣王的种种罪恶之后说,商纣虽然统

  • 叔敖瘗

    源见“楚相断蛇”。指春秋 楚相孙叔敖埋蛇。唐元稹《巴蛇》诗之一:“欲学叔敖瘗,其如多似麻。”

  • 行歌拾穗

    《列子.天瑞》:“林类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訉之。’子贡请行,逆之陇端,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

  • 帝子鼓瑟

    同“湘灵鼓瑟”。宋滕宗谅《临江仙》词:“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

  • 学无功

    源见“无功乡”。指纵饮。明袁宏道《岁暮书怀得风字》诗:“衰至学无功,家乡是醉中。”

  • 柳下官资

    《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孟子.万章下》:“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厄穷而不悯。”春秋时,鲁国

  • 茂先博物

    《晋书.张华传》:“……华学业优博,辞藻温丽,朗赡多通,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著《博物志》十篇,及文章并行于世。”西晋学者、文学家张华(字茂先)知识广博,文辞华美,著有《博物志》十篇。后世诗文中常

  • 誓墓文

    源见“羲之誓墓”。指辞官的奏疏。元袁桷《寿致政王侍郎八十二十韵》:“誓墓文何早,传家计岂迂?”

  • 书文五车

    同“书富五车”。金元好问《送郝讲师住崇福宫》诗:“书文五车喙三尺,剧谈混沌今犹神。”

  • 孙登长啸

    同“孙登啸”。唐张昌宗《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叔夜弹琴歌《白雪》,孙登长啸韵清风。”宋陆游《幽居示客》诗:“孙登欲长啸,四座皆无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