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吴牛喘月

吴牛喘月

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风俗通》汉应劭撰)

世说新语.言语》:“满奋(三国魏.满伟的侄儿,晋惠帝元康年间官至尚书令、司隶校尉)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刘孝标注:“今之水牛唯生江淮间,故谓之吴牛也。南土多暑,而此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

后以“吴牛喘月”比喻因惧怕某种事物而遇见相类似的事物也因之产生胆怯心理。唐.李白《丁都护歌》:“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这里“吴牛喘月时”是指气候炎热的季节。


主谓 吴牛,江淮一带的水牛。吴地炎热,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就喘起气来。比喻因疑心而害怕。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臣犹吴牛,见月就喘。”也用以形容天气酷热。唐·李白《丁都护歌》:“~时,拖船一何苦。”△多用于心理方向。→大惊失色 胆战心惊 ↔神色不惊 无所畏惧。也作“喘月吴牛”。


【典源】《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 曰:“吴牛望见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晋·裴启《语林》:“满奋字武秋,体羸、恶风。侍坐(晋) 武帝,屡顾看云母幌。或云:‘北窗琉璃屏风,实密似疏。’有难色。武帝笑之。答曰:‘臣为吴牛,见月而喘。’”《世说新语·言语》亦载,文大略同。《太平御览》卷一八八引 《郭子》,作“北窗作琉璃扉”。

【今译】 南方多暑热,吴地一带的水牛苦于日晒,见到月亮也以为是太阳而气喘。晋代满奋有才识,但身体不好,羸弱怕风。一次,满奋在晋武帝身旁陪坐,总是心神不定地察看北边的窗子,有人告诉他,那是琉璃窗屏,看起来不严实,其实并不透风。满奋听了很不好意思,武帝也大笑起来,他自嘲地说:“我就好像是吴牛,看见月亮也吓得气喘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遇到与前类似的遭遇而疑忌、胆怯; 也用以形容炎暑酷热。

【典形】 喘月、喘月吴牛、牛喘、吴牛、吴牛喘月、笑吴牛、见月妄喘、望月喘。

【示例】

〔喘月〕 宋·黄庭坚《次韵徐文将至国门见寄》:“便欲扫床悬麈尾,正愁喘月似灯光。”

〔喘月吴牛〕 宋·辛弃疾 《雨中花慢·吴子似见和再用韵为别》:“心似伤弓寒雁,身如喘月吴牛。”

〔牛喘〕 唐·韩愈《纳凉联句》:“龙沉剧煮鳞,牛喘甚焚角。”

〔吴牛〕 宋·陈师道《秋怀》:“未免困河鱼,宁如喘吴牛。”

〔吴牛喘月〕 唐 · 李白 《丁都护歌》:“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词语吴牛喘月】  成语:吴牛喘月汉语词典:吴牛喘月

猜你喜欢

  • 鸿爪留泥

    同“鸿爪雪泥”。清查慎行《顾侠君庶常招饮晚翠阁》诗之二:“依稀宣北坊西角,鸿爪留泥我亦曾。”见“鸿爪雪泥”。清·查慎行《顾侠君庶常招饮晚翠阁》诗之二:“依稀宣北坊西角,~我亦曾。”自注:“癸酉夏秋间,

  • 吊鹤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陶侃传》:“陈敏之乱(广陵相陈敏反),弘(荆州刺史刘弘)以侃为江夏太守,加鹰扬将军。侃备威仪,迎母官舍,乡里荣之。敏遣其弟恢来寇武昌,侃出兵御之。随郡内史扈壤间侃于弘曰:‘侃与敏

  • 钟子

    源见“伯牙鼓琴”。指春秋时楚 俞伯牙知音好友钟子期。明张煌言《感怀》诗:“流水非因钟子调,《阳春》只合郢人吟。”【词语钟子】   汉语大词典:钟子

  • 后来居上

    原是汲黯(àn岸)向汉武帝反映资格浅的人新任官职,超过资格老的旧臣之上。后以此典比喻后人超过前人;后边的超过前边的。汲黯(?——前112年),字长孺,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他生性孤傲,谈吐直率,在

  • 绊骥

    拘系千里马的脚,比喻贤才受拘束。《淮南子.俶真训》:“身蹈于浊世之中,而责道之不行也。是犹两绊骐骥而求其至千里也。”北周庾信《谨赠司寇淮南公》诗:“绊骥还千里,乘鹏更九飞。”【词语绊骥】   汉语大词

  • 枕中书

    同“枕中鸿宝”。明高启《天池》诗:“灵峰可度难,昔闻枕中书。”

  • 朝天曳履

    源见“郑履”。形容大臣深受君王倚重。清吴雯《题夔州翁两照》诗之一:“还看第一声名大,即有朝天曳履时。”

  • 犬牙交错

    见犬牙相制”条。主谓 原意是地界像狗的牙齿一样,参差不齐,相互错乱。后比喻局面错综复杂。语出《汉书·景十三王传》:“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交错者,为盘石宗也。”毛泽东《论持久战》:

  • 石渠

    石渠即石渠阁,在长安未央宫大殿的北面,是汉朝皇宫内藏书之处。是汉初丞相萧何提议建造的,收藏入关后所得秦朝的各类珍贵图书典籍。因宫殿下石为渠以导水,故称石渠阁。汉宣帝时,曾征召著名学者刘向在石渠阁教授《

  • 火乌

    《史记.周本纪》:“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郑玄曰:‘《书说》云乌有孝名。武王卒父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