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周郎顾曲

周郎顾曲

或称“顾曲周郎”。原指周瑜精通音乐。后分别指爱好音乐或有很高音乐素养的人。周瑜(事迹见前“升堂拜母”条)少时风流倜傥,精通音乐,即使饮酒过量,乐曲有了缺漏或错误,也能听出来,并且必然要人家改正。所以当时的人编了一首民谣说:“曲有误,周郎顾。”后也因此以“顾曲”表示欣赏音乐、戏曲。

【出典】: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卷54第1265页:“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例句】:

宋·刘克庄《哭孙李蕃二首》其一:“看花李益无同伴,顾曲周郎有后身。” 清·俞樾《余莲村劝善杂剧序》:“谁谓周郎顾曲之场,非即生公说法之地乎。”


主谓 周瑜精于音乐。语本《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清·愈樾《余莲村劝善杂剧序》:“谁谓~之场,非即生公说法之地乎!”△褒义。多用于指爱好音乐或有很高音乐素养的人。也作“顾曲周郎”。


【典源】《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周)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今译】 三国吴周瑜字公瑾,是孙权手下的重要将领,年二十四即任建威中郎将,时人呼为“周郎”。他年轻时曾专心研究音乐,造诣颇深,即使饮酒微醉之时,如果奏曲有误,他也能听出来,一定回头去看奏曲的人。因而当时人传语:“曲有误,周郎顾。”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对音乐精通; 也指席上欣赏音乐; 或用以借指听音乐的知音或情人。

【典形】 顾曲、顾曲多情、顾曲中误、顾曲周公瑾、顾曲周郎、回头顾曲、曲误动周郎、知音周郎、周郎顾、周郎顾曲、周郎知曲误、曲误不须顾、公瑾见误、周郎一顾、恋红牙、微笑周郎、畏周郎、顾曲人、周郎醉眼、觅周郎、小误已回头、忆周郎、郎能顾曲。【示例】

〔顾曲〕 宋·周邦彦《玉楼春》:“休将宝瑟写幽怀,座上有人能顾曲。”

〔顾曲多情〕 宋·毛珝《踏莎行·题草窗词卷》:“顾曲多情,寻芳未老,一庭风日知音少。”

〔顾曲中误〕 清·黄景仁《迈陂塘·白紵山》:“南州雄踞,笑作贼匆匆,更何情绪,来顾曲中误?”

〔顾曲周公瑾〕 清·沈受宏《赠吴事衍》:“共传顾曲周公瑾,谁识哀时庾子山。”

〔顾曲周郎〕 宋·刘克庄 《摸鱼儿》:“问顾曲周郎,而今还解,来听小词否?”

〔回头顾曲〕 清·郑燮《周瑜宅》:“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曲误动周郎〕 南朝陈·江总《和衡阳王殿下高楼看妓》:“弦心艳卓女,曲误动周郎。”

〔知音周郎〕 宋·苏轼《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

〔周郎顾〕 唐·李瑞《听筝》:“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周郎顾曲〕 宋·罗椅《柳梢青》:“子野闻歌,周郎顾曲,曾恼夫君。”

〔周郎知曲误〕 金·元好问 《南冠行》:“长安张敞号眉妩,吴中周郎知曲误。”


【词语周郎顾曲】  成语:周郎顾曲汉语词典:周郎顾曲

猜你喜欢

  • 平乐

    汉代宫观名,西汉始建于长安(今陕西西安)。据《汉书·武帝纪》载:元封六年(前105年)夏,京师长安百姓在上林苑平乐馆观看角抵(类似今之摔跤一类的技艺表演)。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迁建至洛阳(今

  • 镜中鸾

    同“镜鸾”。唐李贺《贝宫夫人》诗:“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唐李商隐《无题》诗之三:“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词语镜中鸾】   汉语大词典:镜中鸾

  • 卿卿我我

    源见“卿卿”。形容男女相爱,情意缠绵。微知《从〈春秋〉与〈自由谈〉说起》:“至‘礼拜六’所刊的文字,十九是卿卿我我,哀哀唧唧的小说。”并列 卿,古时君对臣、上对下亲昵的称呼,意即“你”。现多用来形容男

  • 玉版禅

    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七:“(苏轼)尝要刘器之(安世)同参玉版和尚。……至廉泉寺,烧笋而食。器之觉味胜,问此笋何名?东坡曰:‘即玉版也。此老师善说法,要令人得禅悦之味。’于是器之乃悟其戏,为大笑。”玉版

  • 相煎萁豆

    源见“七步成诗”。比喻骨肉相残。柳亚子《送巴黎和会代表》诗之二:“善哉佳兵总不祥,相煎萁豆痛肝肠。”

  • 割裾子

    源见“绝裾而去”。指辞母而去的人。明高启《送陈博士归番禺葬亲》诗:“奈何割裾子,尚忍生违离。”

  • 红叶之题

    同“红叶题诗”。明张景《飞丸记.旅邸揣摩》:“毕竟是百年姻眷了,数当明白。相会有日,君不见红叶之题乎?”见“御沟红叶”。明·张景《飞丸记·邸揣摩》:“毕竟是百年姻眷了,数当明白。相会有

  • 康成婢子

    同“郑玄家婢”。清李渔《慎鸾交.弃旧》:“我若不中探花呵,漫道是飞琼在天,英 皇不全,则这康成婢子也无由见。”

  • 鱼化龙

    《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禹凿山开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每莫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后因以“鱼化龙”喻举业成功或地位高升。明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但

  • 冲斗气

    同“斗冲剑气”。唐骆宾王《和李明府》诗:“讵怜冲斗气,犹向匣中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