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哀骀它

哀骀它

庄子.德充符》:“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仲尼曰:‘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庄子在《德充符》篇中说,卫国有个外貌十分丑陋的人,叫哀骀它。但他具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无论男女,都被他吸引离不开他。鲁哀公和他相处后,竟甘心把国政交托给他,还怕他不肯接受。庄子又借孔子发表议论说,这是由于他“才全而德不形”的原因。“才全”是指世上一切变化、人世的生死、得失、穷达、贫富等都不干扰自己洁晶的心灵;“德不形”是指内心的美德不外露,只有相处时才能在心灵上感到亲切美好。后人因以誉高才全德,声满天下高人之典。

宋.苏轼《同马君实独乐园》:“才全德不行,所贵知我寡。”


猜你喜欢

  • 华屋丘墟

    壮丽的建筑化为一片废墟。比喻遭遇巨大灾祸。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大至胡元杀掠,满清焚屠之际,也还会有人单单捧出什么烈女绝命、难妇题壁的诗词来,这个艳传,那个步韵,比对于华屋丘墟、生民涂炭之惨

  • 窟室

    《左传.襄公三十年》:“郑 伯有耆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钟焉,朝至未已。”杜预注:“窟室,地室。”后借指畅饮欢娱之所。清赵翼《儿辈既为余暖寿即事志感》诗:“正当欢娱忘夜永,恨不窟室酣连旬。”【词语窟

  • 张蔚庐

    源见“仲蔚蓬蒿”。指贫士的居处。寓含隐居不仕之意。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聊安张蔚庐,讵扫陈蕃室。”

  • 鼓噪伐吴

    《左传.哀公十七年》:“三月,越子伐吴,吴子御之笠泽,夹水而陈。越子为左右句卒,使夜或左或右,鼓噪而进……当吴中军而鼓之,吴师大乱,遂败之。”春秋时,吴越战争中,(鲁哀公十七年)越军进攻吴军时用鼓声(

  • 叹为观止

    亦作“叹观止矣”。叹,赞叹;观止,尽善尽美。形容所见事物尽善尽美,无与伦比。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出使鲁国。鲁国大夫请他观赏风、雅、颂乐曲和各种舞蹈。季札逐一进行评论。当看到虞舜时所作的韶箾乐舞时

  • 九万论程

    同“鹏程万里”。宋陈师道《和赵大夫鹿鸣燕集》:“三千著籍今为胜,九万论程不作遥。”

  • 齿舌间

    只有齿舌间的赞叹而得不到实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可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马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袁虎云:‘当令齿舌间得利。’

  • 一枝梅信

    源见“陆凯传情”。表示朋友的问候和思念之情。亦指梅花开放的春讯。明杨珽《龙膏记.叙传》:“纵得一枝梅信,还隔着楚水巫山。”

  • 海枯石烂

    极言经历时间的长久,一般都作盟誓之用。明代瞿佑《剪灯新话.绿衣人传》:“海枯石烂,此恨难消;地老天荒,此情不泯。”并列 大海干枯,岩石碎烂。形容天长日久,万物改变。金·元好问《西楼曲》:“~两鸳鸯,只

  • 竹林人

    同“竹林七贤”。宋苏轼《和拟古》之二:“酒尽君可起,我歌已三终。由来竹林人,不数涛与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