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四夷

四夷

古指四方边境以外的邻国: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尚书.大禹谟》:“无怠无荒,四夷来王。”意为勤于政事,不使荒废,四方的邻国便会臣服。这是对当时少数民族蔑视的说法。


【词语四夷】   汉语词典:四夷

猜你喜欢

  • 击壤歌

    汉王充《论衡.艺增》载:相传唐尧时有老人击壤歌于路,观者曰:“大哉,尧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按,《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所引歌辞略异

  • 知止不辱,知足不殆

    见“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 求传米

    源见“千斛米”。谓馈人财物求写传记。清赵翼《遣兴》诗之二:“死去知无求传米,生来不乞买山钱。”

  • 孤家寡人

    又作“孤寡不榖”。古代国君和诸侯自称“孤家”或“寡人”。《老子》三十九章:“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此非以贱为本耶?”后代又以“孤家寡人”来比喻自取孤立的人。并列 古代帝王的自称。后指脱离群众孤立无

  • 吠尧桀犬

    源见“桀犬吠尧”。指攻击好人的恶者爪牙。郭沫若《歌颂群英大会》诗:“国内和国外尽管有一些吠尧桀犬,它们的狂吠只表现了它们的可怜。”

  • 止足

    《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后以“止足”谓凡事知止知足,不贪得无厌。《汉书.隽疏于薛等传赞》:“疏广行止足之计,免辱殆之絫。”严复《论世变之亟》:“物不足则必争,而争者人道之大患也,故

  • 九年耕,有三年之食

    经过九年的耕种,可以准备三年的余粮。 表示古代农业生产的水平不高。语出《礼记.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宋.刘敞《公是集.患盗论》:“凡人有九年耕,然后有三年之食,有三

  • 猿鹤羞

    源见“北山移文”。谓隐士复出,愧违初志。宋陈与义《遥碧轩作时欲赴召》诗:“丈夫已忍猿鹤羞,欲去且复斯须留。”【词语猿鹤羞】   汉语大词典:猿鹤羞

  • 虞芮之讼

    周初虞国与芮国因争田而诉讼,连年不决,后受西伯仁风的感动,而停息了争讼,《史记.周本纪》:“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

  • 后顾之虞

    见“后顾之忧”。《清史稿·常青传》:“大营距府城未远,势相犄角,无~。”【词语后顾之虞】  成语:后顾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