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堂堂之阵,正正之旗

堂堂之阵,正正之旗

堂堂:壮盛的样子。正正:整齐的样子。一作“整整”。 形容军容壮盛整齐。 也比喻行事光明正大。语出《孙子.军争》:“无要( ㄧㄠˊ yáo )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阵)。”后多引作〔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文选.钟会〈檄蜀文〉》李善注引《黄帝出军诀》:“始立牙之日,吉气来应,旗幡指敌。或从风而来,金铎之声扬以清,鼓鞞之音婉而鸣。是谓堂堂之阵,整整之旗。此大胜之征也。”宋.陈亮《又甲辰秋书》:“至于堂堂之阵,正正之旗,风雨雷电交发而并至,龙蛇虎豹变见而出没,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如世俗所谓粗块大脔,饱有余而文不足者,自谓差有一日之长。”明.李贽《续焚书.书汇.与周友山》:“盖自量心上无邪,身上无非,形上无垢,影上无尘,古称‘不愧’、‘不怍’,我实当之。是以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日与世交战而不败者,正兵在我故也。”又比喻正规的文章。清.黄宗羲《论文管见》:“而世不乏堂堂之阵,正正之旗,皆以大文目之,顾其中无可以移人之情者,所谓刳然无物者也。”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二:“七绝乃偏师,非必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有或斗山上,或斗地下者。”也单引〔堂堂之阵〕。三国.魏.钟会《檄蜀文》:“段谷侯和沮伤之师,难以敌堂堂之阵。”


【词语堂堂之阵,正正之旗】  成语: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汉语词典:堂堂之阵,正正之旗

猜你喜欢

  • 杨四知

    源见“四知金”。对廉吏的誉称。《鸳鸯针》三回:“坐怀不乱柳下惠,见物不取杨四知。”

  • 乐钧天

    同“乐奏钧天”。清赵翼《汪文端师殁已数月以诗哭之凡一千字》:“身尊河砥柱,班侍乐钧天。”

  • 盗铃掩耳

    同“掩耳盗铃”。清 伤时子《苍鹰击.戕藩》:“你看他盗铃掩耳欺天下,卖国甘心作皇帝,有甚商量!”见“盗钟掩耳”。【词语盗铃掩耳】  成语:盗铃掩耳汉语大词典:盗铃掩耳

  • 携觞王太守

    源见“白衣送酒”。咏重九登高饮酒。唐权德舆《九日北楼宴集》诗:“不见携觞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参军。”

  • 绝裾而去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温公(名峤,字太真)初受刘司空(琨)使劝进,母崔氏固驻之,峤绝裾而去。”又《晋书.温峤传》载:温峤受刘琨命,至江南,奉表劝司马睿即位。峤欲将命,母崔氏固止之。峤绝裾

  • 河阳一县花

    北周.庾信《庾子山集》卷一《枯树赋》:“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唐.白居易《白氏六帖》卷二十一:“潘岳为河阳令,树桃李花,人号曰‘河阳一县花。’”晋代河阳令潘岳,曾于所辖县地遍种桃李,时人有

  • 开阁待宾

    源见“东阁招贤”。指大臣礼贤爱士。唐刘禹锡《答裴令公雪中讶白二十二与诸公不相访之什》诗:“玉树琼楼满眼新,的知开阁待诸宾。”

  • 西山拄笏

    同“西山拄颐”。清周之琦《天香》词:“参差雉堞,送暝色、凉生襟袂。只少西山拄笏,分他绛霄云气。”

  • 惺惺惜惺惺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他若是共小生,厮觑定,隔墙儿酬和到天明,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惺惺,聪明的人。“惺惺惜惺惺”指性格、才智相同的人,互相爱惜和同情。后因以“惺惺惜惺惺”为聪明人爱

  • 毋多酌我

    源见“次公狂”。表示刚直不阿的气度秉性。宋刘辰翁《莺啼序.感怀》词:“休休莫莫,毋多酌我,我狂最喜高歌去,但高歌、不是番腔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