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多难兴邦

多难兴邦

意谓患难越多,越促进内部团结,发愤图强,国家也就会强盛起来。公元前538年,楚灵王为称霸诸侯,派遣使臣邀请晋、郑、许三国国君参加诸侯盟会。晋平公想拒绝,司马侯劝阻他说:“楚灵王野心很大,或许这是上帝让他就此背上沉重的霸主包袱,而加速他的灭亡吧!我看还是答应他的要求,等他自己垮台,那时就没人和我们争霸了。”晋平公说:“晋国地势险要,马匹又多,齐、楚两国内部各有不少麻烦事,有这几条,我们还有什么目的不能实现呢?”司马侯回答道:“单只凭仗地势险要,马匹众多和邻国有难是靠不住的。所以历代先王总是把注意的重点放在施行德政上。邻国的困难,前景往往难以预料。或者因为内部困难反而使其国家得以巩固和发展,或者虽无困难却麻痹大意而导致失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少吗?”听了这番话,晋平公便答应了楚国的要求。

【出典】:

左传·昭公四年》:“恃险与马,不可以为固也,从古以然。是以先王务修德音以亨神人,不闻其务险与马也。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若何虞难。”

【例句】:

东晋 刘琨《劝进表》:“或多难以兴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 明·卢象升《请讨贼疏》:“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


主谓 邦,国家。国家多灾多难,反而会激发人民奋发图强,使国家兴盛起来。语本《左传· 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86回:“一俟大难戡定之后,即当迅解兵柄……敬候政府重事建设,迅集立法机关,刷新政治现象,则~,国家其永赖之。”※难,不读作nán。△褒义。多用于国事方面。 →励精图治 穷则思变 ↔死于安乐国是日非


解释国家多遭患难,可以促使内部团结,因而兴盛起来。

出处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公元前538年春,楚灵王想称霸诸侯,就派椒举到晋国去争取晋国的拥护。晋平公不想答应,司马侯却认为值得考虑。晋平公说:“晋国地势险要,盛产马匹,而齐、楚等国祸难很多,这三条优势足以让晋国免于任何危险。”司马侯说:“仗着地势险要和马匹众多,而对邻国幸灾乐祸,这是三条危险。地势和马匹,从来就不能巩固国家。邻国的祸难,是不能用来高兴的。对于邻国来说,或者祸难众多,却以此巩固了国家;或者没有祸难,却反倒因此灭亡。因此,又怎能对邻国的祸难幸灾乐祸呢?”

司马侯又说:“楚灵王现在做事正在胡作妄为的时候,上天也许是想让他满足愿望,以增加他的劣迹,然后降下惩罚;不过,说不定也许会让他得以善终。晋、楚的霸业只有靠上天的帮助,而不是彼此可以争夺的。您还是同意他,而修明德行来等待他的结局。如果他最后德行高尚,我们理应尊他为霸主。如果他荒淫暴虐,楚国人自己会抛弃他,又哪里需要我们去跟他争夺?”晋平公觉得有理,就同意了楚国的请求。

近义生于忧患

例句

温总理深情地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字:“多难兴邦!”


【词语多难兴邦】  成语:多难兴邦汉语词典:多难兴邦

猜你喜欢

  • 当车轴

    参见:当轴

  • 刘宠选一钱

    源见“一钱太守”。赞誉官吏廉洁。沈昌直《寄龙圣江西》诗:“刘宠选一钱,杨震凛四知。”

  • 戴良嫁女

    《后汉书.逸民传.戴良传》:“初,良五女并贤,每有求姻,辄便许嫁,疏裳布被,竹笥木屐以遣之。五女能遵其训。”东汉隐者戴良,嫁女惟贤是选,陪嫁的东西非常简朴,除了粗裳布被,竹笥木屐之外,全无奢华之物。五

  • 任公

    同“任公子”。唐李白《大鹏赋》:“任公见之而罢钓,有穷不敢以弯弧。”【词语任公】   汉语大词典:任公

  • 经纶满腹

    源见“经纶”。形容人饱学而有处理大事的才能。亦泛指人很有学问。《歧路灯》五五回:“我看其人博古通今,年逾五旬,经纶满腹,诚可为令婿楷模。”见“满腹经纶”。《歧路灯》55回:“我看其人博古通今,年逾五旬

  • 嗜痂成癖

    源见“嗜痂”。形容人以恶物为珍品,形成了怪异的癖好。茅盾《夜读偶记》二:“从前人把这种呆板称为‘雍容典雅’,表示了非常的钦佩,这真是嗜痂成癖。”见“嗜痂之癖”。郭沫若《新陈代谢》:“例如喜欢墨家,便连

  • 不偏不徇

    见“不偏不倚”。明·朱之瑜《朱舜水集·与释独立书三首》(其二):“鸿论深入显出,切中事机,据理辩驳,号有利口,无所复置其喙,~,当为儒、释立一标准,固不朽之作也。”

  • 美锦

    源见“操刀伤锦”。喻国家政事。《南齐书.张岱传》:“太祖欲以恕为晋陵郡,岱曰:‘恕未闲从政,美锦不宜滥裁。’”

  • 袴襦恩

    源见“歌五袴”。指官吏施行德政有惠于民。宋曾巩《酬吴仲庶龙图暮春感怀》诗:“药石言行天下雨,袴襦恩达国中春。”

  • 破悬虱

    同“精贯虱心”。明高启《青丘子歌》:“微如破悬虱,壮若屠长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