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天经地义

天经地义

指正确而不可改变的道理。公元前519年,周王室发生王子朝之乱。周敬王避居洛阳城外,两年后,晋国执政大夫赵鞅召集诸侯会于黄父,并令各出粮食、军队,以为次年勤王之用。郑国大夫子太叔亦与此会,赵简子便向他问起接人待物之礼。子太叔回答道:“您所问的都是仪式而不是礼。我听我国原来的执政大夫子产说过,礼是天、地、人所必须遵循的共同规范。所以历代先王莫不尊崇礼。”一席话说得赵简子十分佩服,表示要“终身守此言”。

【出典】: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子太叔见赵简子,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对曰:‘是仪也,非礼也。’简子曰:‘敢问何谓礼?’对曰:‘吉也闻诸先大夫子产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简子曰:‘鞅也请终身守此言也。’”

【例句】:

晋·潘岳《世祖武皇帝诔》:“咏言孝思,天经地义;问谁赞事,英彦髦士。”


并列 经,常规、原则。义,正理。指不容置疑的法则或道理。也比喻理所当然,无可非议。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人民之中,~也应该包括你——我心爱的妻子!”△常用于事理方面。→理所当然 ↔岂有此理


解释天地间本当如此,不可更改的道理。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春秋时期,晋国大臣赵鞅在晋国黄父(地名)会见各诸侯国大臣,商量如何安定动荡的周王室。赵鞅命令各诸侯国的大夫们向流离中的周天子输送粮食,并调动好保卫王室的将士,决定第二年送天子回到故都。这时,恰好郑国的大臣吉进见赵鞅,赵鞅就向吉询问拜谢谦让、进退周旋的礼节。吉说:“你问的这些都只是仪式,不是礼节。”赵鞅又问:“那什么叫礼呢?”吉回答说:“我从我们国家以前的大臣子产那里听说,礼是上天的法则,大地的根本,民众行动的依据。”然后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发,最后总结说:“在上位者要谨慎行动,使人们相信政令,要用祸福赏罚来制约生死。如果最终悲哀、欢乐不违背礼节,就能跟天地的本性相和谐。”赵鞅听后赞叹不已,说:“哎呀,礼的规模和含义,真是宏大到极点了。”

近义理所当然

例句

人要为生存而劳动、奋斗,这是天经地义的。


【词语天经地义】  成语:天经地义汉语词典:天经地义

猜你喜欢

  • 操刀

    源见“操刀伤锦”。比喻做官任事。唐李白《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序》:“君自潞州 铜鞮尉调补武昌令……兼操刀永兴,二邑同化。”又《赠从孙义兴宰铭》诗:“落笔生绮绣,操刀振风雷。”【词语操刀】   汉语大词典

  • 五谷不熟,不如荑稗

    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五种谷物也泛指谷物。荑:一作“稊”,似稗的草,子粒可以制糖、酿酒。稗:即稗子,稻田杂草。 比喻素质条件再好,如果做不出成绩,还不如素质、条件差而能做出一点成绩的。语出《

  • 云章

    《诗.大雅.棫朴》:“倬彼云汉,为章于天。”郑玄笺:“云汉之在天,其为文章,譬犹天子为法度于天下。”后以“云章”指帝王的文章。宋欧阳修《仁宗御飞白记》:“而云章灿然,辉映日月。”宋苏轼《谢赐燕并御书进

  • 千金一饭

    同“千金答漂母”。清宋琬《漂母祠》诗:“千金一饭犹思报,肯负高皇吐哺恩?”

  •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

    迹:应为“䢋”( ㄐㄧˋ jì )。《说文.丌部》:“䢋,古之遒人以木铎记诗言。”即古代一种向民间采集歌谣的官名。国君靠采诗而获悉风俗民情,施政得失。 圣王采诗的事情废止了,《诗》也就没有了。语出

  • 琴高之鲤

    同“琴高鲤”。清龚自珍《西郊落花歌》:“奇龙怪凤爱漂泊,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

  • 海棠醉睡

    同“海棠睡”。宋刘克庄《汉宫春.三和》词:“应冷笑,海棠醉睡,牡丹未免丰肌。”

  • 让果

    同“让梨”。唐钱起《送冷朝阳擢第后归金陵觐省》诗:“兄弟相欢初让果,乡人争贺旧登龙。”【词语让果】   汉语大词典:让果

  • 哭笋

    源见“孟宗泣笋”。称扬至诚孝亲,感天动地。明无名氏《薛苞认母》一折:“孟宗为他母亲呵,哭笋在竹边。”

  • 桂玉

    源见“食玉炊桂”。喻昂贵的柴米。宋王禹偁《单州谢上表》:“身叨赴阙,颇更思乡……分俸则桂玉不完,聚族则京师难住。”【词语桂玉】   汉语大词典: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