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水之就下
见〔民归之如水就下〕。
见〔民归之如水就下〕。
同“张绪风流”。前蜀贯休《上卢使君》诗之一:“马卿山岳金相似,张绪风情柳不如。”
同“吹毛求疵”。《三国志.步骘传》:“擿抉细微,吹毛求瑕。”见“吹毛求疵”。唐·封演《封氏闻见录·制科》:“今员外~,务在驳放。”【词语吹毛求瑕】 成语:吹毛求瑕汉语大词典:吹毛求瑕
东汉.赵岐《三辅决录》:“安陵清者,有项仲仙饮马渭水,每投三钱。”(据《初学记》卷六引)项仲仙,《太平御览》卷六十二引作“项仲山”,此人品行廉洁,不愿苟取,饮马渭水,每次投三钱以为偿值。后用为咏廉洁之
源见“潘安貌”。借指钟情于美少年。潘岳曾任河阳县令,世称潘河阳。北周庾信《结客少年场行》:“结客少年场,春风满路香。歌撩李都尉,果掷潘河阳。”
源见“结缨”。喻指忠勇之士被害。唐孟郊《乱离》诗:“子路已成血,嵇康今尚嗤。”
源见“千头木奴”。借指家乡的橘子。唐白居易《和思归乐》:“江陵橘似珠,宣城酒如饧。”
源见“汉皋解佩”。喻莲子。宋刘筠《荷花》诗:“牢收交甫佩,莫遣此心违。”
儒人认为人的视、听、言、动四行都应按礼教规范。《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宠荣和耻辱都不放在心上。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主谓 光荣和屈辱统统忘掉了。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把酒临风
《汉书.卫青传》:“拜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上谷,郡名,在燕地,秦汉时为边防要塞。后因以“上谷兵”指边防劲旅之师。唐.虞世南《从军行二首》其一:“冀马楼兰将,燕犀上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