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妙语解颐

妙语解颐

颐:面颊。解颐:欢笑。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人。匡衡父辈世代务农,到了匡衡这一代才读书好学。家境贫寒,匡衡为人干农活来补贴家用,精力特别充沛。当时文士们都这样称赞匡衡:“当没人能解说《诗》的疑难问题时,匡衡就要来了;匡衡解说《诗》,充满风趣,令人欢笑不止。”宋人周密在《齐东野语》卷6“解颐”条中说:“匡说诗,解人颐,盖言其善于讲诵,能使人喜而至于解颐也。至今俗谚以人喜过甚者,云兜不上下颏,即其意也。”后以此为典,形容语言生动风趣,使人开颜欢笑。

【出典】:

汉书》卷81《匡衡传》3331页:“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也。父世农夫,至衡好学,家贫,庸作以供资用,尤精力过绝人。诸儒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如淳注曰:“使人笑不能止也。”

【例句】:

唐·苏颋《陈仓别陇州司户李维深》:“京国自携手,同途欣解颐。” 唐·李白《赠徐安宜》:“讼息但长啸,宾来或解颐。” 唐·杜甫《奉赠李八丈判官》:“讨论实解颐,操割纷应手。” 唐·权德舆《中书送敕赐斋撰戏酬》:“常日每齐眉,今朝共解颐。” 宋·王炎《满江红·至日和黄伯威》:“结绶弹冠成底事,解颐折角皆虚说。” 清·李重华《贞一斋诗说·诗谈杂录》:“故诗至入妙,有言下未尝毕露,其情则已跃然者,即匡鼎解颐是也。” 清·魏子安《花月痕》12回:“‘有莺其羽’四字,妙语解颐,太太真个聪明,大家各贺一杯。”


主谓 颐,面颊。解颐,面容舒展,露出笑容。话说得巧妙有趣,令人发笑。语本《汉书·匤衡传》:“匤说《诗》,解人颐。”《花月痕》12回:“‘有莺其羽’四字,~,太太真个聪明,大家各贺一杯。”△褒义。多用于描写精彩的言语。→令人喷饭解颜而笑 ↔惨不忍闻


【词语妙语解颐】  成语:妙语解颐汉语词典:妙语解颐

猜你喜欢

  • 出谷禽

    同“出谷莺”。前蜀韦庄《三用韵》:“未化投陂竹,空思出谷禽。”

  • 伐阇罗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其王(注:指婆罗阿迭多王)之子伐阇罗(原注:唐言金刚),嗣位之后,信心贞固,复于此西建立伽蓝。”阇,音shé伐阇罗,佛家语,即梵文Vajra的音译,为金刚的意思。

  • 否极阳回

    同“否极泰来”。“泰”卦内阳而外阴,故称阳。清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祸盈业满,否极阳回。”见“否极泰来”。清·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祸盈业满,~。”【词语否极阳回】  成语:否

  • 哭路岐

    同“悲路岐”。唐马戴《幽上留别令狐侍郎》诗:“自别丘中隐,频年哭路岐。”

  • 采菖蒲

    晋.葛洪《神仙传》卷三《王兴》:“汉武上嵩山,登大愚石室,起道宫,使董仲舒、东方朔等斋洁思神。至夜,忽见有仙人长二丈,耳出头颠,垂下至肩,武帝礼而问之。仙人曰:‘吾九疑之神也。闻中岳石上菖蒲一寸九节,

  • 枕石嗽流

    同“枕石漱流”。明唐顺之《送彭通判致仕序》:“故曰去就有二途而仕隐无两道,苟徒枕石嗽流,嘲弄烟月以为旷达,而曰世与我既相违矣,则余又何敢以此望君,且非君所以自待也。”见“枕石漱流”。【词语枕石嗽流】

  • 甘井先竭

    亦作“甘泉必竭”。佳泉之井,饮者众,其流先竭。比喻有才华的人早衰。《庄子.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主谓 甘美的井水先枯竭。比喻有才能的人往往早衰。《庄子·山木》:“直木先伐,~。”△贬义。用于

  • 衾影无愧

    见“衾影无惭”。【词语衾影无愧】  成语:衾影无愧汉语大词典:衾影无愧

  • 寒谷生春

    源见“邹衍吹律”。谓带来温暖,带来生机。明汪廷讷《狮吼记.赠妾》:“何年弧矢得悬门,是寒谷生春。”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混成:浑然一体,自然生成。 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 古代哲学家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语出《老子》二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