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嫫母

嫫母

荀子.赋》:“闾娵、子奢,莫之媒也。嫫母、力父,是之喜也。”唐.杨倞注:“嫫母,丑女,黄帝时人。”《淮南子.说山训》:“嫫母有所美。”东汉.高诱注:“姆母,古之丑女,而行贞正,故曰有所美。”

传说黄帝时有一女子,以貌丑德高闻名,是为嫫母。后遂用为咏丑女之典。

唐.李白《鸣皋歌送岑徵君》诗:“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典源】《荀子·赋篇》:“嫫母、力父,是之喜也。”唐·杨惊注:“嫫母,丑女,黄帝时人。”《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嫫母、倭傀,善誉者不能掩其丑。”《汉书·古今人表》:“(mu)母,黄帝妃,生仓林。”

【今译】 嫫母 (一作嫫姆、姆) 是黄帝时人,一说为黄帝妃。她容貌很丑。

【释义】 后以此典指丑妇人; 或借指丑陋的事物。

【典形】 嫫母、嫫母貌、嫫母姿、嫫与施、嫫母颜。

【示例】

〔嫫母〕 唐·李白 《鸣皋歌送岑征君》:“蝘蜓嘲龙,鱼目混珍; 嫫母衣锦,西施负薪。”唐·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嫫母貌〕 清·赵执信《潮州昌黎庙碑》:“使君苦要余,炫弄嫫母貌。”

〔嫫母姿〕 唐·于濆《苦辛吟》:“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姿。”

〔嫫与施〕 宋·梅尧臣《寄滁州欧阳永叔》:“君能切体类,镜照嫫与施。”


【词语嫫母】   汉语词典:嫫母

猜你喜欢

  • 删述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序《书》删《诗》。《论语.述而》孔子自称“述而不作”。后因以“删述”谓著述。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自夫子删述,而大宝咸耀。”唐李白《古风》之一:“我志在删述,重辉

  • 谢公游

    源见“谢公屐”。谓爱好游山临水。唐雍陶《送徐使君赴岳州》诗:“巴陵山水郡,应称谢公游。”

  • 三折为良医

    见“三折肱为良医”。唐·刘禹锡《学阮公体诗》:“百姓难虑敌,~。”

  • 刮目相看

    同“刮目相见”。鲁迅《伪自由书.航空救国三愿》:“只有航空救国较为别致,是应该刮目相看的。”见“刮目相待”。周瘦鹃《拈花集·荔枝》:“古今来文人墨客,对荔枝~,都给与最高评价。”解释刮:擦拭。刮目:擦

  • 鞭灰觅如意

    源见“打灰堆”。谓祈福致富。元顾瑛《除夕诗》:“不用鞭灰觅如意,客囊剩有酒家钱。”

  • 祖莹咏诗

    《北史.祖莹传》:“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尚书令王肃曾于省中咏《悲平城》诗:‘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彭城王勰甚嗟其美(注:北魏献文皇帝拓跋弘之子元勰,字彦和,太和中封始平

  • 阮生失路

    同“阮公失路”。清吴绮《跋尤侗〈丁巳九月病中有感〉词》:“阮生失路,浇泪无端;屈子问天,寄愁何处?”【词语阮生失路】   汉语大词典:阮生失路

  • 刍荛之言

    《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刍荛(音chú ráo)割草打柴的人。“刍荛之言”,即草野之人的言论,多用作谦词。亦省作“刍言”或“刍议”。宋.李清照《上工部尚书胡公》诗:“巧匠何曾弃樗栎

  •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水流花谢,春天已不知去向。 后常用以表示事物消失无影无踪。语出五代.南唐李后主《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儿女英雄传》二八回:“倘然这些女眷们不论那一时那一人提起来,都拉住手要瞧瞧,

  • 与哙伍

    同“哙等伍”。表示与平庸之辈同列。清赵翼《淮阴钓台》诗:“与哙伍怜鱼服困,假齐王伏狗烹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