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山公启事

山公启事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山涛传》(卷四三):“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曰:‘夫用人唯才,不遗疏远卑贱,天下便化矣。’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寝。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

晋时山涛为吏部尚书,廉正无私,举荐官缺都能合理,时称“山公启事”。后因以用为选贤任能的典故。

唐.李商隐《题宇文中丞》诗:“最望山公启事来。”


主谓 山公,晋山涛。山涛为吏部尚书,凡选用人才,必拟题目考核并加评论后,上报任用。借指举贤荐能,知人善任,亦指荐贤的公文。语本《晋书·山涛传》:“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问,然后显奏……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唐·李商隐《赠宇文中丞》:“人间只有嵇延祖,最望~来。”△褒义。用于人事方面,用人惟才,不遗疏远卑贱之举。→名贤启事 山公启


【典源】《晋书·山涛传》:“ (山)涛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皆显名当时。人怀慕尚,风俗颇革。”“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

【今译】 晋代山涛 (字巨源) 任吏部尚书,他甄别荐拔隐居贤才,广泛搜求有识之士,所表彰征召的三十多人,都有真才实学,闻名于世。对此,人们钦慕崇尚,选官的风气也为之一新。后山涛又主管甄选官吏达十几年,每当官职缺任,他总是推荐数人,当了解皇帝的意图后才正式上奏,供帝王选录。山涛对所荐拔的人均加以评论品题,当时人称为“山公启事”。

【释义】 后以此典指选贤举能,知人善任。

【典形】 名贤启事、山公启事、山涛鉴、山涛之启、选在山涛、公才山吏部、山公启、急士如拾珍。

【示例】

〔名贤启事〕 清·吴伟业《寄房师周芮公先生》:“巨源当日称知己,误玷名贤启事中。”

〔山公启事〕 唐·李商隐《赠宇文中丞》:“人间只有嵇延祖,最望山公启事来。”

〔山涛鉴〕 唐·杜甫《送魏二十四司直岭南掌选崔郎中判官》:“明白山涛鉴,嫌疑陆贾装。”

〔山涛之启〕 北周·庾信《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东京鼎实,先加邓之动; 西晋官人, 多用山涛之启。”

〔选在山涛〕 唐·白居易《王承林可安州刺史制》:“汉择名儒,任先疏广;晋求耆德,选在山涛。”


【词语山公启事】  成语:山公启事汉语词典:山公启事

猜你喜欢

  • 裙带风

    源见“裙带”。指搞裙带关系的风气。徐斌等《中国的裙带风》:“我们在这里所说的裙带风,不能再单指上边表述的裙带关系,而是指向所有不正当的人际关系。”【词语裙带风】   汉语大词典:裙带风

  • 渭北飞熊

    同“渭川熊”。明姚夔《挽张御史父》诗:“渭北飞熊宜协梦,辽东化鹤忽成愁。”【词语渭北飞熊】   汉语大词典:渭北飞熊

  • 昼锦还

    同“昼锦荣归”。唐钱起《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名与玄珠出,乡宜昼锦还。”

  • 眇小丈夫

    矮小的男人。《史记.孟尝君列传》:“赵人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孟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偏正 丈夫,指男子汉。讽刺男子

  • 鹤怨猿惊

    源见“北山移文”。指厌倦官场生活,期待着归隐。宋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词:“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并列 比喻厌倦官场,想要归隐的心情。宋·王奕《南乡子·和谢潜庵蒋山》词:“搔首倚薰风

  • 马蹄

    《庄子.马蹄篇》:“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

  • 昭君嫁单于

    同“昭君出塞”。唐卢仝《听萧君姬人弹琴》诗:“昭君可惜嫁单于,沙场不远只眼前。”

  • 让田

    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初,楚之胛梁之女与吴边邑处女蚕,争界上之桑。二家相攻,吴国不胜,遂更相伐。灭吴之边邑。吴怒,故伐楚,取二邑而去。”后以“让田”谓因争夺田界而责让。北周庾信《周柱国

  • 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

    元明清戏剧小说中的熟语。意谓匆忙中各自赶路。语出元.无名氏《合同文字》楔子:“在下就告回了。正是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元.无名氏《争报恩》楔子:“梁山路近苦难行,家属权时旅店停。方信将军不下马,也

  • 韩非孤愤

    《史记.韩非列传》:“(韩)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悲廉直之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十余万言。”战国时,韩国贵族韩非是一位作家,他的著作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