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巧言令色

巧言令色

也作“巧言善色”。形容花言巧语,内藏祸心而外露和悦。传说虞舜在位时期,大臣皋陶和禹共同讨论天下大计和治国安民之道。皋陶说,重要的在于知人善任,把臣民治理好。禹说,完全做到这些,连帝尧都感到困难啊!知人善任,那才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才能用人得当,能够把臣民治理好,便是给他们以恩惠,这样臣民当然会把恩惠记在心中。既然聪明而有恩德,还怕什么欢兜,何必迁徙流放苗民,又何必害怕那些花言巧语、搞献媚取宠的人呢?

【出典】:

尚书·皋陶谟》:“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欢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例句】:

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公冶长》:“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管子·任法》:“美者以巧言令色请其主,主因离法而听之,此所谓美而淫之也。” 《史记·夏本纪》:“能知能惠,何忧乎欢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善色佞人?”


并列 令,美好。言辞说得很巧妙动听,脸色装得很和善可亲,以讨好他人。《尚书·皋陶谟》:“何畏乎~孔壬。”《论语·学而》:“~,鲜矣仁!”△贬义。用来形容虚伪丑态。↔正言厉色


解释巧言:表面好听而实际虚伪的话。令色:伪善、谄媚的脸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

出处尚书·皋陶谟》:“能哲而惠,何忧乎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相传皋陶为舜的大臣,掌管刑法狱讼,因为执法公平,得到百姓的拥戴。有一次,舜召集皋陶以及大禹、伯夷等人一起讨论有关部落联盟的大事,皋陶陈述了自己的主张,即为《皋陶谟》。它是我国古代最早、最完整的议事记录。

皋陶说:“忠诚地遵循尧的圣德,君主就会决策英明,群臣就会同心辅佐。”大禹说:“道理是这样,但是怎样做到呢?”皋陶说:“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宽厚地对待自己的民众,他们就会拥戴你。同时,还需知人善任,安抚民众。”大禹说:“你说得不错,但是这些大概连尧、舜也难以做到。因为知人善任才算明智,才能恰当地任用官员;安抚民众才算仁慈,民众才会怀念。假如民智而仁慈的话,哪里还用担心作乱的兜呢?哪里还用流放三苗族的民众呢?哪里还用害怕巧舌如簧、面露巴结谄媚之色、心底奸佞之人呢?”

近义花言巧语

例句

他真是一个巧言令色的小人。


【词语巧言令色】  成语:巧言令色汉语词典:巧言令色

猜你喜欢

  • 白鹤迎苏耽

    晋.葛洪《神仙传.苏仙人》:“苏仙公者,桂阳人也。汉文帝时得道。先生早丧所怙,乡中以仁孝闻,宅在郡城东北。……数岁之后,先生洒扫门庭,修饰墙宇。友人曰:‘有何邀迎?’答曰:‘仙侣当降。’俄顷之间,乃见

  • 神龙鱼服

    同“白龙鱼服”。明张煌言《放歌》:“方壶圆峤兮,聊税驾以埋名;岂神龙鱼服兮,罹彼豫且之罾。”

  • 传烛

    同“传火”。宋周邦彦《应天长.寒食》词:“长记那回时,邂逅相逢,郊外驻油壁。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词语传烛】   汉语大词典:传烛

  • 亡鈇窃鈇

    《列子.说符》:“人有亡鈇(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音gǔ,又音jué,本作搰,是掘的意思)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

  • 焦梧桐

    同“焦桐”。唐贾岛《投孟郊》诗:“愿倾肺腑事,尽入焦梧桐。”【词语焦梧桐】   汉语大词典:焦梧桐

  • 锋藏鱼腹

    源见“鱼腹藏刀”。谓暗藏杀机。明张景《飞丸记.游园题画》:“还思省,愁杀他锋藏鱼腹,解赠逃生。”

  • 四美

    同“四并”。唐王勃《滕王阁序》:“四美具,二难并。”【词语四美】   汉语大词典:四美

  • 鱼去乙

    《礼记.内则》:“鱼去乙。”东汉.郑玄注:“乙,鱼体中害人者名也。今东海容鱼有骨名乙,在目旁,状如篆乙,食之鲠人不可出。”《尔雅.释鱼》:“鱼肠谓之乙,鱼尾谓之丙。”晋.郭璞注:“此皆似篆书字,因以名

  • 针芥之契

    同“针芥相投”。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跋刘武仲鲁田兄弟手书诗卷》:“行可以余于武仲先生夙有针芥之契,属为题记。”见“针芥相投”。张中行《负暄续话》:“我一口气地读完全书十七篇,感觉到难怪张老那么欣赏

  • 音绕梁

    源见“馀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馀韵无穷。南朝 梁沈约《咏筝》:“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