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志同道合

志同道合

原作“道合志同”。志:志向;道:道路,指信仰。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一致。魏文帝曹丕时,选官不看真才实学,而以门第出身来决定高下。曹植(事迹见前,“下笔成章”条)当时被曹丕幽居在东阿,便上疏曹丕陈述审察选拔人才之道,疏中说:“当初伊尹是为人陪嫁的奴隶,可以说是最卑贱的了;姜尚(即姜子牙)直钩垂钓渭水,可以说是最粗鄙的了。等到二人分别被商汤和周文王起用,确实是因为他们志向相同、信仰一致,二人的计谋又高深通神,哪里是靠如今所凭借的门第,和别人的荐举呢?”

【出典】: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卷19第572页:“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例句】:

宋·陆九渊《祭吕伯恭文》:“道同志合,惟公不二,拜书乞铭,公即挥赐。” 宋·陈亮《与吕伯恭正字四首》其二:“天下事常出人意料之外,志同道合,便能引其类。” 明·梁辰鱼《浣纱计·游春》:“蒙越王拔于众人之中,侧之大夫之上,志同道合,言听计从。”


并列 志趣、理想一致或事业相同。周梅森《沦陷》:“敝人今天能与~的各界朋友在此聚会,十分荣幸,也十分高兴。”△褒义。多用于描写彼此投契。→情投意合。也作“道合志同”、“道同契合”、“道同义合”、“道同志合”、“志同气合”、“志同心合”。


【词语志同道合】  成语:志同道合汉语词典:志同道合

猜你喜欢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呦呦:鹿的叫声。苹:即“藾蒿”,是一种青叶白茎的野草。鼓:弹奏。瑟:古代弦乐器。笙:古代簧管乐器。 鹿儿呦呦鸣叫,呼唤伙伴同吃苹草。我的贵宾一起聚会,也要弹瑟吹笙热热闹闹。 形容古代贵族宴会的欢乐

  • 公车上书

    公车:官署名。汉卫尉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宫殿中司马门之警卫,并负责以公车接送被征召者、应举者、上书者。故称上书言事或入京请愿为“公车上书”。此典指东方朔初到长安(今陕西西安),即上书言事。后以此典形

  • 蜩鷽

    源见“榆枋之见”。蝉与鷽鸠。比喻识浅志小之人。亦用为自谦之辞。宋陈造《山居诗》:“此心安稳处,蜩,鷽傲鹍鹏。”宋黄铢《送仲晦》诗:“冥鸿聿高举,蜩鷽何由追?”【词语蜩鷽】   汉语大词典:蜩鷽

  • 鸱夷子

    《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

  • 宠辱不惊

    原作宠辱若惊,意指人患得患失,故无论受宠受辱,都不免惊恐。后人反其意用为宠辱不惊。意谓置个人得失于度外,受宠受辱皆无动于衷。老子说,世人爱虚荣已达到惊恐的程度,把虚荣象生命一样看重。什么叫作爱虚荣以至

  • 月下绳

    同“月下赤绳”。《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佳期误泄桑中约,好事讹牵月下绳。”

  •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论语.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说:“三军的主帅是能用武力劫夺的,但一个人的志向却不能用强力改变。后因以喻意志和信念坚强不可改变。《后汉书.儒林列传.杨伦传》:“有留死

  • 訑訑之声音颜色,拒人于千里之外

    訑( ㄧˊ yí )訑:自得的样子。 自满自得的说话声音和面部表情会把别人拒于千里之外。 意谓任何骄傲自满的神情都会拉大与别人的距离。语出《孟子.告子下》:“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

  • 看山拄笏

    同“拄笏看山”。清宋翔凤《沁园春.途次寄孝逸》词之二:“镇吏闲人散,看山拄笏。也同秋士,寂寞江滨。”

  • 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来

    顶阳骨:即顶骨,头盖骨。 形容人受到意外的惊吓,周身发冷的样子。语出《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当时,潘松諕得一似: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来。”《水浒全传》三一回:“两个入进楼中,见三个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