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息事宁人

息事宁人

原指要减少争讼,不要生事扰民,后演变为指调和人事纠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汉章帝刘炟(56-88年),明帝第五子,在位十四年,在位期间,外戚势力开始增长,矛盾也逐渐激化。为了缓和矛盾,元和二年(85年)春,他向三公颁诏说:“目下正值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应顺应阳气上升之势,促使万物更加繁茂。要通知各地官府,凡非死刑案件不必察验追查,官吏之间互相争讼及民事纠纷暂不受理。以期达到平息事端,顺应万物生长之情,待立秋后再恢复往常办法。”

【出典】:

后汉书》卷3第148页《章帝纪》:“又诏三公曰:方春生养,万物莩甲,宜助萌阳,以育时物。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敬奉天气。立秋如故。”

【例句】: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畏鬼者常情,非辱也。谬答以畏,可息事宁人。彼此相激,伊于胡底乎?”


连动 息,停止,平息。宁,安宁。原指不生事端,坑害百姓。后指停止纷争,彼此相安。《后汉书·章帝纪》:“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敬奉天气。”柳青《创业史》:“在白占魁要去吆东的时候,他为什么~,含含糊糊同意呢?”△常用于把已经发生的事情平息下去,使得到安宁,和睦相处。但有时指无原则的调和。→排患解难 相安无事一团和气 ↔无事生非 惹是生非 煽风点火


【词语息事宁人】  成语:息事宁人汉语词典:息事宁人

猜你喜欢

  • 尽态极妍

    尽、极:达到顶点。妍:美。 形态娇媚已极,美丽达到顶点。 谓尽量显示妩媚娇妍。语出唐.杜牧《阿房宫赋》:“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清.何世璂《然镫记闻》:“为诗总要古。吴梅村先生诗,尽态极妍,然只是

  • 饮瓢

    源见“箪瓢陋巷”。谓安贫乐道。唐戴叔伦《赠康老人洽》诗:“多识故侯悲宿草,曾看流水没桑田。百人会中一身在,被褐饮瓢终不改。”【词语饮瓢】   汉语大词典:饮瓢

  • 夫不入侧室之门

    《礼记》卷五《内则》:“妻将生子,及月辰,居侧室……夫复使人日再问之,夫齐(同斋),则不入侧室之门。”古代礼法规定,妻将临盆时,要搬至侧室去分娩,丈夫只能使人去问情况,不能进入侧室,而且还要斋戒。后因

  • 梦槐柯

    同“梦槐安”。宋范成大《题药方》诗:“孤童亦复梦槐柯,无德无功用福多。”【词语梦槐柯】   汉语大词典:梦槐柯

  • 投笔荷戈

    同“投笔从戎”。王德钟《十九岁述怀》诗:“批龙探虎知无我,投笔荷戈更有谁?”

  • 志公赏麒麟

    志公:宝志上人,六朝名僧。又称宝公。麒麟:传说中的神兽,古人以它象征吉祥。徐陵(507-583年)字孝穆,东海郯(tán谈)(今山东郯城人)。梁时,任东宫学士(官名,负责典礼、编纂、撰述等)、尚书度支

  • 孟宗寄鲊

    同“孟宗献鲊”。唐李瀚《蒙求》:“文伯羞鳖,孟宗寄鲊。”

  • 钓得玉璜

    源见“渭滨垂钓”。谓君臣际遇。清孙枝蔚《渔家傲.题徐电发枫江渔火图》词:“钓得玉璜心自喜。时至矣,掷竿早为苍生起。”

  • 上池水

    《史记.扁鹊传》:“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呼扁鹊与语曰:‘我有禁方,传与公,公勿泄。’乃出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

  • 卞和刖

    同“抱璧双刖”。宋陆游《书幸》诗之二:“既逃申公钳,又异卞和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