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情钟我辈

情钟我辈

世说新语.伤逝》:“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按:此事或说为晋.王衍事。

钟情,集注情爱。山简原认为,一个怀抱中未成年的小孩子死了,不当过份悲伤。王戎则认为,只有超人的圣哲能够超脱情感,而最下等的愚人则不懂得感情,丧子对于这两种人都不至过分悲痛;自己这类人,是最富于感情也最重感情的,儿死虽属夭亡,怎能不令人伤痛呢?山简听了,随着也痛哭起来。后因用为多情重情之典,或咏丧子之痛的典故。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送信守王桂发》词:“我辈情钟休问,父老田头说尹,泪落独怜渠。”唐.李群玉《哭小女痴儿》:“方同王衍钟情切,犹念商瞿有庆迟。”


【典源】《世说新语·伤逝》:“王戌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晋书·王衍传》作王衍事。

【今译】 晋代王戎丧子,山简前往慰问,见王戎非常哀痛,山简说:“一个小孩子,何至于这么悲伤!”王戎说:“圣人达到忘情,再往下的人谈不到情,重感情的,正是我们这些人。”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重视感情,易于伤感。

【典形】 情所钟、情之所钟、情钟我辈、我辈情钟、夷甫伤子、钟情我辈、忘情岂我辈、我辈钟情、情钟甚、情钟在吾辈。

【示例】

〔情所钟〕 宋·苏轼《游东西岩》:“况复情所钟,感慨萃中年。”

〔情之所钟〕 宋·陆游《庚子正月十八日送梅》:“情之所钟在我曹,莫倚心肠如铁石。”

〔情钟我辈〕 宋·苏轼《吊天竺海月辨师》之二:“生死犹如臂屈伸,情钟我辈一酸辛。”

〔我辈情钟〕 宋·陆游《读唐人愁诗戏作》之四:“我辈情钟不自由,等闲白却九分头。”

〔夷甫伤子〕 南朝梁·江淹《泣赋》:“孟尝闻琴,马迁废史,少卿悼躬,夷甫伤子。”

〔钟情我辈〕 清·王夫之 《广遣兴》:“钟情我辈聊如此,瞥眼他生固不争。”


【词语情钟我辈】  成语:情钟我辈汉语词典:情钟我辈

猜你喜欢

  •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野叟曝言》第六十七回:“众人都道说那里话,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事因奸杀命的事,既犯到宫,还有活命的吗。”本指王孙公子犯了法,应和一般庶民百姓同样处以罪罚。意谓在王法面前,不论王子还是平民是平等的。

  •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伯:古代女子称自己的丈夫。殳( ㄕㄨ shū ):古代兵器,形如竿,竹制,长一丈二尺。王:指周王。前驱:走在前面的战士或卫士。 阿哥手执丈二殳,正为周王打先锋。 原意是说春秋时卫蔡等国跟随周王伐

  • 分桃

    汉.刘向《说苑.杂言》:“弥子瑕爱于卫君(卫灵公)……君游果园,弥子瑕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而忘其口味。’”春秋时,卫灵公同其男宠弥子瑕游果园。弥子瑕尝了一个桃,觉得味道颇甘美,于是就把这

  • 巨灵擘山

    《文选.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蹠,以流河曲,厥迹犹存。”薛综注:“巨灵,河神也……古语云:此本一山当河,水过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擘开其上,足蹋离其下,中分为二,以通河流。手足之

  • 履端

    《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孔颖达疏:“履,步也。谓推步历之初始,以为术历之端首……历之上元,必以日月全数为始,于前更无馀分,以此日为术之端首,故言履端于始也。”后因以“履端”指正

  • 雕虫刻篆

    同“雕虫篆刻”。明高濂《玉簪记.下第》:“不须泪涟。有日眉扬额点,且自雕虫刻篆,我这里尽清闲。”见“雕虫篆刻”。【词语雕虫刻篆】  成语:雕虫刻篆汉语大词典:雕虫刻篆

  • 浮屠不三宿

    源见“三宿恋”。谓怕久宿而生爱恋之心。清赵翼《留别子才》诗:“莫怪浮屠不三宿,已胜返棹剡溪时。”

  • 封家十八姨

    同“封姨”。明刘基《题风中水仙花图》诗:“痴妒封家十八姨,不争好恶故相欢。”

  • 捉月

    宋洪迈《容斋随笔.李太白》:“世俗多言李太白在当涂 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台。”因以“捉月”为咏李白的典实。宋李纲《读四家诗选》诗之一:“谪仙乃天人,薄游人间世……神

  • 绕朝赠

    同“绕朝策”。清钱谦益《送郭中书赴督师袁公幕》诗:“惭无绕朝赠,控马进一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