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扬汤止沸

扬汤止沸

汉书.枚乘传》:“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指从锅中舀起开水再倒回去,想制止水的沸滚。后遂以“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三国志.董卓传》“卓未至,进败”裴松之注引《典略》载卓表:“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清吴樾《意见书》:“满洲政府,实中国富强第一大障碍。欲救亡而思扶满,真是扬汤止沸,抱薪救火。”亦比喻暂时救急。《三国志.刘廙传》:“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遭乾坤之灵,值时来之运,扬汤止沸,使不燋烂。”清钮琇《觚賸.惠士陈言》:“以致鱼泣釜中,未见扬汤止沸;猿啼树里,更逢遭火烧林。”


并列 汤,开水;扬汤,从锅里舀起开水再倒回去。用扬汤的办法来制止沸腾。比喻方法不对,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语本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闽都别记》:“~,不如釜底抽薪,既晓以白制赤,还不知火之旺位加火!”△贬义。多用于暂时遏止问题的发生,或评论某种方法的不当。→抱薪救火 ↔釜底抽薪


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治标而不治本谓之 “扬汤止沸”。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扬汤”何义呢?

“扬”有 “举起”义。 《仪礼·大射》: “左执弣 ( fǔ,弓把中部) ,右执箫,南扬弓,命去侯。”郑注: “扬,犹举也。”

“扬汤”犹言 “举汤”,谓舀起。把开水从锅里舀起再倒回去,以不让它沸腾,这怎么能 “止沸”呢? 所以, “扬汤”是不能 “止沸”的,只有 “釜底抽薪”方可 “止沸”。因此,“扬汤止沸”用以比喻暂时救急而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之意。《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卓未至,进败。”裴松之注引 《典略》载卓表: “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及溺呼船,悔之无及。”即用其典。

此语今已为成语。


【词语扬汤止沸】  成语:扬汤止沸汉语词典:扬汤止沸

猜你喜欢

  • 摩尼珠

    晋法显《佛国记》:“〔师子国〕多出珍宝珠玑,有出摩尼珠地,方可十里。”又《涅槃经》:“如摩尼珠,投之浊水,水即为清。”后以“摩尼珠”为宝珠。唐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诗:“惟有摩尼珠,可照浊水源。”宋苏

  • 殷牛

    谓病重时因神情恍惚而出现的幻象。五代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殷牛常在耳,晋竖欲潜肓, 忸恨山思板, 怀归诲欲航。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诺·纰漏》: “殷仲堪父病虚悸,闻床下蚁动。谓是

  • 寻羊

    同“问羊”。宋苏轼《次韵程正辅游碧落洞》诗:“感君兄弟意,寻羊问初平。”

  • 衣锦夜游

    同“衣绣夜行”。《北史.鹿悆传》:“且衣锦夜游,有识不许。”见“衣绣夜行”。《北史·鹿传》:“且~,有识不许。”也作“披锦夜行”。【词语衣锦夜游】  成语:衣锦夜游汉语大词典:衣锦夜游

  • 朱履

    同“朱履三千客”。朱,通“珠”。宋张元幹《满庭芳.寿富枢密》词:“文彩风流瑞世,延朱履,丝竹喧阗。”清孙枝蔚《慰病足赠徐增子能》诗之一:“侯门不可往,朱履安可为?酒肉使人低,咎非口腹贻。”【词语朱履】

  • 爱而不见

    爱:“薆”的借字,隐藏。不见:即不现。 意谓隐蔽起来不露面。语出《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唐.张说《送毛明府诗序》:“益赋金谷之诗,远送邯郸之陌。爱而不见,同

  • 乞食吹箫

    指伍子胥逃难,吹奏如笛、箫之竹管乐器篪(chí池)来讨饭吃。后以此典比喻志士流浪飘泊,处境艰难困窘。伍子胥(?——前484年),名员,字子胥。他父亲伍奢是楚国(都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太师,辅太子建。

  • 剑一吷

    同“剑头一吷”。清张尚瑗《谒韩文公祠》诗:“半世味公道,无能剑一吷。”

  • 桑榆暮影

    见“桑榆晚景”。宋·胡继宗《书言故事·耆老类》:“年老云~。”【词语桑榆暮影】  成语:桑榆暮影

  • 计日可期

    见“计日而待”。唐·权德舆《中书门下贺剑南西川节度使大破蕃寇状》:“耀天威而尽殪,昭文德以即叙,止戈之庆,~。”【词语计日可期】  成语:计日可期汉语大词典:计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