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扬汤止沸

扬汤止沸

汉书.枚乘传》:“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指从锅中舀起开水再倒回去,想制止水的沸滚。后遂以“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三国志.董卓传》“卓未至,进败”裴松之注引《典略》载卓表:“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清吴樾《意见书》:“满洲政府,实中国富强第一大障碍。欲救亡而思扶满,真是扬汤止沸,抱薪救火。”亦比喻暂时救急。《三国志.刘廙传》:“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遭乾坤之灵,值时来之运,扬汤止沸,使不燋烂。”清钮琇《觚賸.惠士陈言》:“以致鱼泣釜中,未见扬汤止沸;猿啼树里,更逢遭火烧林。”


并列 汤,开水;扬汤,从锅里舀起开水再倒回去。用扬汤的办法来制止沸腾。比喻方法不对,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语本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闽都别记》:“~,不如釜底抽薪,既晓以白制赤,还不知火之旺位加火!”△贬义。多用于暂时遏止问题的发生,或评论某种方法的不当。→抱薪救火 ↔釜底抽薪


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治标而不治本谓之 “扬汤止沸”。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扬汤”何义呢?

“扬”有 “举起”义。 《仪礼·大射》: “左执弣 ( fǔ,弓把中部) ,右执箫,南扬弓,命去侯。”郑注: “扬,犹举也。”

“扬汤”犹言 “举汤”,谓舀起。把开水从锅里舀起再倒回去,以不让它沸腾,这怎么能 “止沸”呢? 所以, “扬汤”是不能 “止沸”的,只有 “釜底抽薪”方可 “止沸”。因此,“扬汤止沸”用以比喻暂时救急而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之意。《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卓未至,进败。”裴松之注引 《典略》载卓表: “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及溺呼船,悔之无及。”即用其典。

此语今已为成语。


【词语扬汤止沸】  成语:扬汤止沸汉语词典:扬汤止沸

猜你喜欢

  • 弹冠振衣

    源见“弹冠相庆”。又《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喻将欲出仕。《后汉书.李固传》:“是以岩穴幽人,智术之士,弹冠振衣,乐欲为用,四海欣然,归服圣德。”并列 弹去帽子、衣服上的灰尘。后

  • 乌鹊绕枝

    《文选》卷二十七,三国魏武帝(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中有咏乌鹊绕树夜飞、无枝可依的诗句。后因用为咏客居无所投奔和依托之典。唐.李华《海上生

  • 珠离合浦

    源见“合浦珠还”。比喻暂时失去心爱的人或物。清李渔《意中缘.画遇》:“剑合延津终有日,珠离合浦不须忧。”

  • 南渡马

    源见“五马渡江”。指王室南奔。清袁枚《抵金陵》诗:“天意两回南渡马,秋痕满地故宫花。”

  • 渊明径

    源见“陶潜三径”。指隐居家园。宋葛胜仲《鹧鸪天.九月十三日携家游夏氏林亭燕集作并送汤》词:“且渊明径,子遒舫,仲宣楼。”

  • 昆竹

    同“昆仑竹”。北齐刘昼《刘子.崇学》:“海蚌未剖,则明珠不显;昆竹未断,则凤音不彰。”【词语昆竹】   汉语大词典:昆竹

  • 宋家东

    源见“窥宋东墙”。指美女居所。唐元稹《会真诗三十韵》:“因游李城北,偶向宋家东。”

  • 燎若观火

    同“明若观火”。清黄宗羲《朱康流先生墓志铭》:“二千一百二十五年之治乱,燎若观火。”述补 燎,同“憭”,明白之意。比喻对事理看得明白透彻。清·黄宗羲《朱康流先生墓志铭》:“二千一百二十五年之治乱,~。

  • 魏紫

    源见“魏紫姚黄”。牡丹名种之一。宋辛弃疾《临江仙》词:“魏紫朝来将进酒,玉盘盂样先呈。”【词语魏紫】   汉语大词典:魏紫

  • 金石为开

    源见“贯金石”。形容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拍案惊奇》卷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主谓 能将金石打开。形容只要真心诚意,就能产生无穷力量。语本汉·刘向《新序·杂事四》:“熊渠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