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半额眉”。宋黄庭坚《寄晁元忠》诗:“楚宫细腰死,长安眉半额。”
同“钵袋”。帒,同“袋”。宋陆游《别建安》诗之一:“三十年来云水僧,常挑钵帒系行縢。”【词语钵帒】 汉语大词典:钵帒
亦作“舍本而问末”,“舍本事末”,“弃本逐末”。放弃重要的、基本的,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比喻做事不从根本问题下手,而只在细微的事情上用力气。公元前264年,齐王建派使臣问候赵孝成王的母亲赵威后。信还未打
《左传.昭公元年》:“曾夭御季孙以劳之,旦及日中,不出。曾夭谓曾阜旦:“旦及日中,吾知罪矣。鲁以相忍为国也,忍其外,不忍其内,焉用之?’”忍:容忍、让步。后因以“相忍为国”作为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克制、忍
滩名,赣水十八滩之一。此滩水势急激,船行危险,故名。又作“惶恐滩”。《名胜志》:“赣水在万安者,有十八滩,皇恐滩,其一也。赵抃守郡时,尝疏浚之,苏子瞻过此,诗云:‘七十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
同“大隐金门”。唐杨炯《李舍人山亭诗序》:“大隐朝市,本无车马之喧;不出户庭,坐得云霄之致。”其他 谓大彻大悟的隐士,不必隐居山林,在闹市也可隐居。语本晋·王康琚《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承宫传》:“承宫,字少子,瑯邪姑幕人也。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息庐下,乐其业,因就听经,遂留门下。为诸生拾薪,执苦数年,勤学不倦。”
《礼记.曲礼上》:“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唐.孔颖达疏:“杖可以策身,几可以扶己,俱是养尊者之物,故于谋议之时将就也。”汉.贾谊《新书》卷六《春秋》:“(胡亥)视群臣陈履杖善者,因行残败而去。”
《汉书.文帝纪.赞》:“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驰以利民……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断狱数百,几致刑措。”史称汉文帝刘恒专为善政,注重教育,以德化民。后
源见“歌五袴”。指地方官行惠政使百姓日趋富裕。清唐孙华《秣陵太守行》:“政声早溢石头城,比屋年来增襦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