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探囊取物

探囊取物

探:伸手去拿。囊:口袋。伸手到袋中取物。比喻事情极易办到。出自五代人李谷之语。李谷,生平不详。史载他与韩熙载是好朋友。后唐明宗时,韩熙载南奔吴越,谷送他至正阳。临别时熙载说:“吴越如能用我当宰相,一定能统一中原!”谷则说:“中原如能用我为宰相,攻取江南就好像是探囊中物!”后人遂概括成“探囊取物”。w

【出典】:

新五代史》卷62《南唐世家第三·李煜传》778-779页:“熙载,北海将家子也,初与李谷相善。明宗时,熙载南奔吴,谷送至正阳,酒酣临诀,熙载谓谷曰:‘江左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谷曰:‘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

【例句】:

元·无名氏《怒折关平》一折:“我觑那两员贼将,如掌上观纹,探囊取物。”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25回:“关公曰:‘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明·郑若庸《玉块记·博奕》:“许人话捉影追风、骗人财探囊取物。”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70回:“以陈、蔡之众,袭空虚之楚,如探囊取物,公子勿虑不成也。”


并列 囊,口袋。掏口袋摸取东西。比喻事情极易办理。语本《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传》:“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澎湖攻克,台湾则是~。”△常用于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瓮中捉鳖易如反掌 ↔海底捞针。也作“囊中取物”。


【词语探囊取物】  成语:探囊取物汉语词典:探囊取物

猜你喜欢

  • 不言禄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晋文公重耳)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晋公子重耳归国取得政权后,赏赐跟随他逃亡的大臣。介之推口不言禄,文公竟一时将他遗忘。介之推的母亲劝他去找问,介之推认为不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形容对方的阴谋、野心人人都很清楚。后来人们也单用“司马昭之心”表示人所共知的意向或野心。司马昭(211-265年),字子上,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司马懿之子,继承其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国政。高贵乡

  • 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末:没有。 我实在没有办法把它怎么样。 表示毫无办法,无能为力。语出《论语.子罕》:“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同书《卫灵公》:“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章炳麟

  • 思归张翰

    源见“莼羹鲈脍”。借指思乡欲弃官归隐的人。元 赵孟?《至元壬辰由集贤出知济南暂还吴兴赋诗书怀》:“多病相如已倦游,思归张翰况逢秋。”偏正 泛指思乡欲弃官归隐者。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

  • 班姬纨扇

    同“班姬团扇”。清袁枚《六月二十日记寒作》诗:“班姬纨扇休轻弃,只恐炎官事未终。”

  • 矮子看戏

    矮子在人群里看不清戏的演出,只能人云亦云。比喻随声附和,没有己见。《五灯会元.蕲州五祖法演禅师》:“这个说话,唤作矮子看戏,随人上下。三十年后,一场好笑。”《朱子语类》卷一一六:“其有知得某人诗好,某

  • 捉月沉江

    参见:捉月仙

  • 朱博化齐

    《汉书.朱博传》:“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遭椽史皆移病卧。博问其故,对曰:‘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博奋髯抵几曰:‘观齐儿欲以此为俗邪?’乃召见诸曹史书佐及县大吏,选视

  • 咏豆

    源见“七步成诗”。谓才思敏捷。唐元稹《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攀禾工类蔡,咏豆敏过曹。”

  • 龟河

    源见“龟畴”。代称洛水。唐武三思《奉王过梁王宅即目应制》:“凤竹初垂箨,龟河未吐莲。”【词语龟河】   汉语大词典: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