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录》(按:《刘宾客嘉话录》原名《刘公嘉话录》,为唐韦绚撰):“
(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节,这里应指旌节,即古时官吏出行时的仪仗)。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此事又见五代何光薳《鉴戒录》八“贾忤旨”、宋计有功《唐诗纪事》。
唐人贾岛作诗炼字推敲不定,碰到韩退之,才帮他选定“敲”字。后因称反复斟酌字句为“推敲”,引申也可以指对问题的勘酌与研究。明.吴炳《画中人》传奇“之任”:“(小旦)问他也总是不明白的。枉费推敲,喉间格格浑难了。”清.孔尚任《桃花扇》传奇《投辕》:“你的北来意费推敲。”
【典源】 五代·何光远《鉴戒录》卷八:“ (贾岛) 自是往往独语,旁若无人。或闹市高吟,或长街啸傲。忽一日于驴上吟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不觉行半坊,观者讶之,岛似不见。时韩吏部权京兆尹,意气清严,威振紫陌。经第三对呵喝,岛但手势未已,俄为宦者推下驴,拥至尹前,岛方觉悟,顾问欲责之,岛具对。‘偶得一联,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诗府,致冲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鉴。’韩立马良久,思之,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与岛并辔语笑,同入府署,共论诗道,数日不厌,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今译】 唐代诗人贾岛苦心吟诗。一次,他在京城中骑驴吟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一联,其中用“推”字还是用“敲”字,一时斟酌未定。于是边行边以手作“推”、“敲”姿势,不觉冲撞京兆尹韩愈仪仗。韩愈询问,贾岛如实说明原委,韩愈思考后告诉他:“还是用敲字为佳。”二人于是同入官府论诗,结为诗文之交。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反复斟酌锤炼诗文词句; 也用以指对某种情况再三分析权衡。
【典形】 出手推敲、韩公知、炼推敲、推敲字、引手作推敲。
【示例】
〔出手推敲〕 宋·陈师道《骑驴》:“出手推敲宁避尹,题门吟咏不逢人。”
〔韩公知〕 豢·王摅《上宋蓼天少宰》:“昔者贾岛长安市,苦吟曾遇韩公知。”
〔炼推敲〕 宋·陆游《四月二十三日作》:“款门僧亦绝,无句炼推敲。”
〔推敲字〕 元 · 马致远 《湘妃怨》:“吟诗未稳推敲字,为西湖捻断髭。”
【词语推敲】 汉语词典: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