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斩蛇

斩蛇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被酒(被,加;被酒,犹中酒),夜径(从小路行走,为求疾速)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这里是说把蛇斩为两段),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古代神话中五天帝之一,指西方之神。)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汉书.高帝纪》作“苦”,意欲困苦辱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此事又见晋崔豹《古今注》卷上。

汉朝时候,盛行五德(即五行)相生相克、循环往复之说,认为以此可以决定天下兴亡得失。当时人认为,汉灭秦是以火德(德行)而王,火主南方(五行谓南方是丙丁火),又是赤色,故称刘邦是赤帝之子,刘汉为炎刘。这样就把刘邦的起事加以神化了。因而产生出“拔剑斩蛇”的神话故事。

后以“斩蛇”为刘汉起事得天下的象征,常加以吟咏传说。

唐.胡曾有一首《大泽》诗,是专为歌咏刘邦“斩蛇”故事的,其诗写道:“白蛇初断路人通,汉祖龙泉血染红。不是咸阳将瓦解,素灵那哭月明中。”又唐薛逢《重送徐州李从事商隐》诗:“斩蛇泽畔人烟晓,戏马台前树影疏。”张九龄《奉和圣制次成皋先圣擒建德之所》诗:“地识斩蛇处,河临饮马间。”


【词语斩蛇】   汉语词典:斩蛇

猜你喜欢

  • 衣不兼采

    见“衣不重采”。《汉书·朱家传》:“家亡余财,~,食不重味。”【词语衣不兼采】  成语:衣不兼采汉语大词典:衣不兼采

  • 开卷有益

    原作“开卷有得”(事迹见前“不求甚解”条)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谓读书有益处。陶渊明辞官隐居,过着寄情山水,有酒辄醉的闲雅生活,不觉老之将至,便给孩子们写信训戒道:“天地赋于人生命,有始有终,我年过

  • 叔度贤

    参见:黄宪

  • 红泪

    苻秦方士王嘉《拾遗记》卷七“魏”:“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灵芸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后称女子之泪为“红泪”,或

  • 乌鹊渡

    同“乌鹊填桥”。元白朴《摸鱼子.七夕用严柔济韵》词:“擘钗分钿蓬山远,一样绛河银浦。乌鹊渡,离别苦。”

  • 倩离魂

    源见“倩女离魂”。喻离别。宋吴文英《浣溪沙》词:“湖上醉迷西子梦,江头春断倩离魂。”

  • 债避无台

    源见“逃债台”。谓无处藏身躲避。清赵翼《时斋副宪子绂林已得恩荫南归省亲枉道过存话旧感赋》诗:“赏延任子欣传笏,债避无台出打包。”

  • 黄骢少年

    《北史.裴果传》:“永安(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年号)末,盗贼蜂起,果从军征讨,乘黄骢马,衣青袍,每先登陷阵,时人号为‘黄骢少年’。永熙(北魏孝武帝元骢年号)中,授河北郡守。”北朝魏将领裴果,少年时从军讨虏

  • 别抱琵琶

    比喻女子再嫁。明杨柔胜《玉环记·赶逐韦皋》: “妾身得徐君子,满拟终身之望,妾岂敢别抱琵琶?” 参见:○琵琶别抱见“琵琶别抱”。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然故人情重,实不忍~。”【词语别

  • 百孔千疮

    比喻损坏和缺漏极多。唐代韩愈《与孟尚书书》:“汉氏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后亦以“百孔千疮”比喻人的困苦狼狈。并列 比喻瑕疵极多。唐·韩愈《与孟尚书书》:“汉代以来,群儒区区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