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断齑画粥

断齑画粥

《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七之二“参政范文正公”注引《东轩笔录》(宋.魏泰撰):“公(范仲淹)少与刘某同上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十数茎,[⿱酢木](疑为酢,酢是醋的本字,引申凡酸味者皆曰酢)汁半盂,入少盐,暖而啗之。如此者三年。”此事又见《书言故事》“苦学类”“断齑画粥”。

宋范仲淹少时,勤学刻苦,曾断齑为菜,划粥分餐。“断齑画粥”又作“断齑块粥”,后常用以比喻生活贫苦。

《故事成语考.饮食》:“苦学仲淹,惟有断齑画粥。”


并列 齑,咸菜一类的食物。形容生活清苦。宋·释文莹《湘山野录》载:“范仲淹少时穷,在僧寺里苦读,经常煮一锅粥,等到粥凝结后,用刀画为四块,早晚各取食两块,再切上一点咸菜作为全天食物。”清·林昌彝《海天琴思录续录》2:“~宿僧寮,忧乐关心志未消。”※画,通“划”。△用于生活贫困方面。也作“断齑块粥”。


【词语断齑画粥】  成语:断齑画粥汉语词典:断齑画粥

猜你喜欢

  • 三魂七魄

    道家谓人有三魂:胎光、爽灵、幽精。七魄: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晋代葛洪《抱朴子.地真》:“师言欲长生,勤服大药。欲得通神,当金水分形,形分则自见其身中之三魂七魄。”明代施耐庵《水浒

  • 膏唇拭舌

    以油涂唇,以巾擦舌。这是将唇舌比作刀剑,形容争着要讲攻击人的话。《后汉书.宦者.吕强传》:“群邪项领,膏唇拭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飞条:无根据的罪状。连动 以油膏抹嘴,用布巾拭舌。形容极力使用动听的

  • 门无杂客

    见“门无杂宾”。《宋书·袁粲传》:“素寡往来,~。”【词语门无杂客】  成语:门无杂客汉语大词典:门无杂客

  • 荆钗

    源见“荆钗布裙”。借指自己的妻子。宋范成大《分岁词》诗:“荆钗劝酒仍祝愿,但愿尊前且强健。”【词语荆钗】   汉语大词典:荆钗

  • 注尔雅虫鱼

    晋.郭璞《尔雅序》:“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者,莫近于《尔雅》。”晋.郭璞曾为《尔雅》中有关虫、鱼、鸟、兽、草、木等篇一一作注。后因用为典实。唐.韩愈《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二首》其一

  • 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地名,处于河西走廊西边尽头,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是内地走向西域的通道。 西边走出了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表示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语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

  • 寒鸱吓雏

    源见“鸱得腐鼠”。比喻庸俗之辈以利禄权位为贵,忌怕贤能争夺。南朝 宋鲍照《芜城赋》:“饥鹰厉吻,寒鸱吓雏。”

  •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王羲之传》:“羲之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重。”原是对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笔势灵活有力的称誉,后常用于比喻书法笔势、舞姿等的俊逸潇洒

  •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戏谑:开玩笑。虐:刻薄伤人。 善于说笑逗趣,但不刻薄伤人。语出《诗.卫风.淇奥》:“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戒淫亵》:“即谈欲事,亦有‘善戏谑兮,不为虐兮’之法,何必以口代

  • 不言而喻

    喻:通晓,了解。不讲而自明,比喻事情的顺理成章,不难理解。《孟子.尽心上》:“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偏正 不需要说明、解释就能知道、明白。语出《孟子·尽心上》:“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刘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