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施氏之邻

施氏之邻

列子.说符》:“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求取)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指负责教导的官师)。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通“政”)。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古时的一种刑罚,男子割势)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攝(迫近)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古代砍掉脚的酷刑)之而还诸鲁。既反(返),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责备)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时,指时机,时势)。子道与吾道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系是),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困窘)哉!’孟氏父子舍然(舍通释,释然是形容疑虑消除)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施氏的邻人孟氏不顾时机事势,只知盲目机械地照搬施氏富家荣亲的方法,以致遭到不幸,事归失败。

后因以“施氏之邻”的典故,常讽刺比喻那种只知死搬硬套不知因时因势灵活权变处理问题的教条主义者。


猜你喜欢

  • 会归

    《书.洪范》:“会其有极,归其有极。”谓君王聚合臣民有准则,臣民归依君王亦有准则。后以“会归”称共同归依。《北史.高祖武帝纪》:“遂使三墨九儒,朱紫交竞;九流七略,异说相腾。道隐小成,其来旧矣;不有会

  • 凭轼平齐

    源见“食其下齐国”。指儒士游说取胜。南朝 梁 戴暠《从军行》:“登山试下赵,凭轼且平齐。”

  • 羽渊魄

    源见“鲧死羽”。喻指罪人。宋苏轼《用旧韵送鲁元翰》:“初囚羽渊魄,尽返湘江魂。”

  • 七才子

    明代弘治、正德时期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的并称,而以李何为首。他们对于文学的见解虽不尽一致,但大都反对宋代以来的诗文,强调复古,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成为一个流

  • 启予足,启予手

    启:开。 揭开衣衾看看我的脚和手。 古人用作临终的代称。语出《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朱熹集注:“曾子平日,以为身体受于父母,不敢毁伤,故于此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

  • 南华蝶梦

    源见“庄周梦蝶”。指庄周化为蝴蝶之梦。喻迷离恍惚。元刘秉忠《永遇乐》词:“壶中天地,目前今古,今日还明日。似南华蝶梦醒来,秋雨数声残滴。”

  • 石上三生

    源见“三生石”。指因缘前定。清查慎行《和竹垞小九曲石壁》:“石上三生事渺茫,题诗重过苾?房。”

  • 建安吟

    借指杰出的诗作。唐孟郊《赠竟陵卢使君虔别》诗: “赖得竟陵守,时闻建安吟。” 参见:○建安作

  • 八拜之交

    八拜:古代对父辈亲友行八拜礼。见宋代邵伯温《闻见前录》十记李稷拜访文彦博事。交:友谊。旧时因称结拜兄弟、姊妹为八拜之交。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有一人姓杜,名确,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当

  • 景阳台

    代称秣陵(今江苏南京)。唐储嗣宗《春怀寄秣陵知友》: “借问景阳台下客,谢家谁更卧东山。” 参见:○景阳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