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无何有之乡

无何有之乡

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虑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成玄英疏:“无何有,言无有也。莫,无也。谓宽旷无人之处,不问何物,悉皆无有,故曰无何有之乡也。”后多用以指空洞虚幻的境界。宋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公今年八十一,杜门却扫,终日危坐,将与造物者游于无何有之乡。”也指仙境、梦境。郁达夫《文学上的阶级斗争》:“古今来这些艺术家所以要建设这无何有之乡,追寻那梦里的青花的原因,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偏正 指什么东西都没有的地方。后泛指空虚没有的境地。《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广莫(漠)之野。”△多用于指根本不存在的地方方面。→无影无踪 踪影全无 ↔有迹可寻 蛛丝马迹。 也作“无何有乡”。


【典源】 《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 (漠) 之野。”又《庄子·应帝王》:“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埌(lang) 之野。”

【今译】 庄子在与惠子论辩时说:“现在先生有大树,却忧虑它没有用途,为何不将它种在那虚无所有之地,那无边无际的原野上。”又天根向无名人请教如何治理天下,无名人说:“我正与造物者结友,当我厌倦之时,则乘虚渺之鸟,飞到六极之外,在虚无所有之地游玩,在空旷无边的原野中逍遥自在。”

【释义】 后以此典指虚幻空想的地方; 也用以借指梦乡、醉乡等。

【典形】 何有乡、无何、无何境、无何乡、无何有、亡何地、亡何乡、游无何、无何有乡、无何即是乡、无何是我乡。

【示例】

〔何有乡〕 宋·苏辙《病退》:“病根欲去真源在,昨夜梦游何有乡。”

〔无何〕 唐·白居易《读庄子》:“为寻庄子知归处,认得无何是本乡。”

〔无何境〕 宋·范成大《次韵朋元正夫夜歌》:“晓枕江更潮,俱堕无何境。”

〔无何乡〕 唐·窦参《登潜山观》:“既入无何乡,转嫌人事难。”

〔无何有〕 明·高启《立秋前三日过周南饮》:“三杯不觉已陶然,此身竟到无何有。”

〔亡何地〕 元·白朴《水龙吟》:“醉乡千古人行,看来直到亡何地。”

〔亡何乡〕 清·蒋士铨《象声》:“可怜绕帷之客用耳不用目,涂说道听亡何乡。”

〔游无何〕宋·苏轼《乔太傅见和复次韵答之》:“逝将游无何,岂暇读城旦。”


【词语无何有之乡】  成语:无何有之乡汉语词典:无何有之乡

猜你喜欢

  •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举:推荐。亲:亲属。推举外面的人,即令是仇人也不遗弃;推举身边的人,即令是亲属也不漏失。形容办事公正。《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

  • 亡人自存

    牺牲他人,以图保存自己。《三国志.蜀书.秦宓传》:“今战国反覆仪、秦之术,杀人自生,亡人自存,经之所疾。”仪、秦:指战国时的策士张仪、苏秦。【词语亡人自存】  成语:亡人自存

  • 书籍相与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蔡邕“闻(王)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东汉蔡邕非常器重青年作家王粲的才华,他曾对

  • 鲁殿

    同“鲁灵光殿”。清赵翼《新春即目》诗:“死尽故人成鲁殿,占先春色有唐花。”【词语鲁殿】   汉语大词典:鲁殿

  • 长沮耕

    源见“沮溺耦”。指退居田间,从事耕作。宋陆游《春雨》诗:“相呼长沮耕,分喜樊迟圃。”

  • 黍稷非馨

    黍稷:两种谷物名。古人祭祀常用之物。馨:远闻的香气。 祭祀的黍稷不算芳香。 意谓神灵所注重的是祭祀人的美德,而不仅是黍稷之类祭品。语出《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唐.陈子昂《祭黄州高府君

  • 太平无象

    象:表征、标准。太平盛世没有一定标准。后以此典形容太平景象,或指统治者自欺欺人,粉饰太平。亦称“无象太平”。语出唐大臣牛僧儒之口。牛僧儒(779-848年)字思黯,其籍贯一说为安定鹑觚(chúngū纯

  • 张华识

    《晋书.张华传》:“华性好人物,诱进不倦,至于穷贱候门之士有一介之善者,便咨嗟称咏,为之延誉。”晋名士张华喜爱有才之人,只要被他看中,不论穷富贵贱,都愿播扬名誉,奖掖提拔。后用为咏知人识才之典。唐.温

  • 马当山下风

    同“马当风”。清宋琬《寄怀周伯衡宪副》诗:“安得马当山下风,共看匡庐千尺水。”

  • 情伤荀倩

    源见“荀令伤神”。指荀奉倩因妻亡而极度感伤。亦借以泛指悼念爱妻。宋周邦彦《过秦楼.大石》词:“谁信无憀,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典源】《世说新语·惑溺》:“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