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

世说新语.假谲》:“魏武(魏武帝曹操)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三国时,曹操率领部队行军,有一次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军兵干渴难忍。操下令假说前有梅林,众军听后竟然真地望梅而止渴,继续前行直至找到水源。

后因以“望梅止渴”比喻虚偿所愿,与“画饼充饥”之义相近。宋.辛弃疾《沁园春.和吴子似县尉》词“搔首踟蹰,爱而不见,要得诗来渴望梅。”《水浒传》第五十一回:“雷横道:‘我赏你三五两银子,也不打紧,却恨今日忘记带来。’白秀英道:‘官人今日见一文也无,提甚三五两银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连动 原指想吃梅子就会流口水用以止渴。后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曹操)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宋·沈括《梦溪笔谈·讥谑》:“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也。”△贬义。多用于描写借空想以自慰。→画饼充饥。也作“说梅止渴”、“望梅消渴”。


【典源】 《世说新语·假谲》:“魏武(曹操) 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今译】 曹操率兵行军,路途中找不到水源,军士皆渴,曹操说:“前方有一大梅林,结满梅子,又酸又甜,吃梅子可以解渴。”兵士听到这一消息,不禁流出口水,曹操趁此迅速前进,得以到达有水之处。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用空想进行安慰; 也用以咏梅。

【典形】 将军止渴、渴望梅、梅林止渴、说梅止渴、望林止渴、望梅、止渴思梅、岭梅止渴、魏帝指前林、渴将军。

【示例】

〔将军止渴〕 唐·罗隐《梅》:“虽然未得和羹便,曾与将军止渴来。”

〔渴望梅〕 唐·罗隐《丁亥岁作》:“病想医门渴望梅,十年心地仅成灰。”

〔梅林止渴〕 北周·庾信《出自蓟北门行》:“梅林能止渴,复姓可防兵。”

〔说梅止渴〕 宋·李清照 《打马赋》:“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 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

〔望林止渴〕 宋·张孝祥《枢密端明先生宠分新茶》:“却笑麄官成漫与,望林止渴竟无梅。”

〔望梅〕 唐·白居易《每见吕南二郎中新文》:“望梅阁老无妨渴,画饼尚书不救饥。”

〔止渴思梅〕 元·关汉卿《诈妮子调风月》:“便是止渴思梅,充饥画饼。因甚顷刻休?”


【词语望梅止渴】  成语:望梅止渴汉语词典:望梅止渴

猜你喜欢

  • 南风弦

    同“南风”。宋黄庭坚《元师自荣州来复用旧所赋此君轩诗韵赠之》:“王师侧闻陛下圣,抱琴欲奏《南风》弦。”

  • 印以负鼎佩

    源见“伊尹荷鼎自进”。喻指贤士得到帝王任用。唐李正封《晚秋郾城夜会联句》:“印以负鼎佩,门为登坛凿。”

  • 黄犬寄书

    同“黄耳传书”。宋黄庭坚《次韵寅庵四首》之二:“白云行处应垂泪,黄犬归时早寄书。”【词语黄犬寄书】  成语:黄犬寄书

  • 瑶池

    《史记.大宛列传》:“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穆天子传》卷三:“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后因以“瑶池”指仙境。唐太宗《帝京篇》诗序:“忠良可接,何必海

  •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五灯会元.云居膺禅师法翤》:“问:‘上无瓦片,下无卓锥时如何?’师曰:‘莫飘露么’。”“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意谓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脚底下没有插针的土地。形容一无所有,穷困之极。毛泽东《湖南农民

  • 豪厘千里

    豪:通“毫”。厘:十豪为一厘。豪厘,比喻极细微的差异。意谓小有差异,终成大错,《史记.太史公自序》:“失之豪厘,差以千里。”【词语豪厘千里】  成语:豪厘千里

  • 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

    资:积蓄。 牢固地掌握它而不动摇,就能积蓄很深;积蓄很深,就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 表示任何知识或技能,只要熟练掌握,日久便能运用自如。语出《孟子.离娄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

  • 形影相吊

    见〔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主谓 吊,慰问。只有自己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孤单,犹“形单影只”。三国魏·曹植《上责躬表》:“~,五情愧赧。”马车《说书人》:“既便碰了面,也尽量不呆太长的时间,总找个借

  • 击碎唾壶

    同“唾壶击缺”。清魏源《秦淮灯船引》:“有客虬髯醉咽鸣,击碎唾壶小酒唱。”见“击缺唾壶”。清·魏源《秦淮灯船引》:“有客虬髯醉咽呜,~小酒唱。”【词语击碎唾壶】  成语:击碎唾壶汉语大词典:击碎唾壶

  • 高唐行雨

    同“高唐梦”。唐阎立本《巫山高》诗:“欲暮高唐行雨送,今宵定入荆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