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李靖行雨

李靖行雨

源见“马鬣一滴”。形容下雨。元冯子振《鹦鹉曲.黄阁清风》:“汉萧何昴宿分英,李靖唐时行雨。”


【典源】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卷四:“卫国公李靖,微时尝射猎霍山中,寓食山村。……俄而阴暗迷路,茫然不知所归,怅怅而行,困闷益极。乃极目有灯火光,因驰赴焉。既至,乃朱门大第,……夫人曰:‘此非人宅,乃龙宫也。妾长男赴东海婚礼,小男送妹。适奉天符,次当行雨。计两处云程,合逾万里,报之不及,求代又难,辄欲奉烦顷刻间,如何?’公曰:‘靖俗客,非乘云者,奈何能行雨? 有方可教,即唯命耳。’夫人曰:‘苟从吾言,无有不可也。’遂敕黄头:‘备青骢马来。’又命取雨器,乃一小瓶子,系于鞍前,诫曰:‘郎乘马,无勒衔勒,信其行,马躩地嘶鸣,即取瓶中水一滴滴马鬃上,慎勿多也。’于是上马腾腾而行,其足渐高,但讶其稳疾,不自知其云上也。风急如箭,雷霆起于步下。于是随所躩,辄滴之,既而电掣云开,下见所憩村,思曰:‘吾扰此村多矣,方德其人,计无以报。今久旱,苗稼将悴,而雨在我手,宁复惜之。’顾一滴不足濡,乃连下二十滴。俄顷雨毕,骑马复归。夫人者泣于厅曰:‘何相误之甚! 本约一滴,何私感而二十之! 天此一滴,乃地上一尺雨也。此村夜半平地水深二丈,岂复有人。妾已受谴,杖八十矣。’”

【今译】 唐代李靖曾在霍山打猎,住在一山村中,有次出猎天暗迷路,见到一高大门第,进去求宿。半夜听有人来叩门,说是让去行雨,但家中二男都不在,夫人请李靖去,对他说:“这里是龙宫。我的两个儿子都不在家,现在接到天符,要去行雨,他们一时又回不来,想麻烦您一下,是否可以?”李靖说:“我是俗人,不会乘云,怎么能行雨呢?”夫人说:“我可以教给您。”让备青骢马来,又让取来雨器,是一个小瓶,系在鞍前,告诉李靖:“您乘马,随它而走,如果马刨地嘶鸣,就将瓶中水滴一滴在马鬃上,千万不要多。”于是李靖上马,渐渐高起,已在云上,随着马所刨,就滴一滴。忽然从云间看到所住的山村,觉着应该报答村人,只滴一滴太少,连滴了二十滴。等到行完雨回来,见夫人在厅上等着,哭着对他说:“本来约定一滴,为什么为报私恩而连滴二十! 这一滴,在地上就是一尺雨,这村半夜水深二丈,哪还会有人活着呢! 我已受天帝杖责,打了八十杖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下雨或求雨。

【典形】 李靖行雨、马鬣一滴、倾倒瓶中雨、天瓢翻、天瓢水。

【示例】

〔李靖行雨〕 元·冯子振《鹦鹉曲·黄阁清风》:“汉肖何昴宿分英,李靖唐时行雨。”

〔马鬣一滴〕 明·高启 《登阳山绝顶》:“灵旗风转白日晦,马鬣一滴沾三吴。”

〔倾倒瓶中雨〕 宋·苏轼《祷雨张龙公》:“倾倒瓶中雨,一洗麦上埃。”

〔天瓢翻〕 宋·苏轼《二十六日五更起行》:“安得梦随霹雳驾,马上倾倒天瓢翻。”

〔天瓢水〕 明·高启《题董元卧沙龙图》:“人间滴罢天瓢水,归护玄珠卧沙里。”


猜你喜欢

  • 原宪百结衣

    源见“原宪贫”、“百结”。谓文士清贫,衣多补缀。清方文《田居杂咏》之六:“颜子一瓢饮,原宪百结衣。”

  • 得楚弓

    源见“楚弓楚得”。谓得物受益。唐刘长卿《避地江东留别淮南使院诸公》诗:“何辞向物开秦镜,却使他人得楚弓。”

  • 陈蕃室

    《后汉书.陈蕃传》:“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埽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埽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后以“陈蕃室”指闲居之处。唐骆宾王《夏日游

  • 跨凤侣

    源见“乘鸾”。指佳偶。元沈禧《一枝花》套曲:“会见悬鱼袋,行看佩虎符,锦毰毸人跨凤侣,金蹀躞马骤龙驹。”

  • 仙骥

    《艺文类聚》卷九十引《相鹤经》:“鹤,阳鸟也,而游于阴。盖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也。”后因以“仙骥”美称鹤。宋黄庭坚《倦鹤图赞》:“伟万里之仙骥,羾九关而天翱。”【词语仙骥】   汉语大词典:仙骥

  • 山翁烂醉

    同“山公醉酒”。宋林逋《池上春日即事》诗:“已输谢客清吟了,未忍山翁烂醉归。”

  • 当世冠

    当代之第一人。汉代刘歆《孟母赞》:“子遂成德,为当世冠。”偏正 指当代的第一人。汉·刘歆《孟母赞》:“子遂成德,为~。”△褒义。多用于赞誉方面。【词语当世冠】   汉语大词典:当世冠

  • 岛瘦郊寒

    同“郊寒岛瘦”。宋朱熹《次韵谢刘仲行惠笋》之二:“君诗高处古天师,岛瘦郊寒讵足差?”并列 岛、郊,指唐代的贾岛和孟郊,此二者的诗作风格为清切凄苦。清·郑板桥《仪真县江村茶社寄舍弟》:“~,长吉鬼语,诗

  • 韩王剑

    《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苏秦“于是说韩宣王曰:‘韩北有巩、成皋之固……不战而地已削矣。臣闻鄙谚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异于牛后乎?夫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为名

  • 朱衣人

    源见“朱衣点头”。指甄拔人才的神人。《西湖二集.愚郡守玉殿生春》:“不知暗中自有朱衣人作主,直弄得试官头昏眼闷,好的看做不好,不好的看做好。”